美感教育

焦點課程
學生能夠理解,版面構成中,造型設計、文字資訊等架構層次的視覺美感
本課程希望將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結合STEAM跨域課程之進行,賦予廢棄物環保再生之美感,找到新生命!
由安妮新聞第10期中「基本情緒圖鑑」作為開端,並搭配文章與繪本《發光的樹》進行閱讀理解與創作。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觀察臺灣景觀,了解城市演進與文化,並以地方元素創作人孔蓋藝術,提升美感與校園認同。
社區走讀
在快速都市化的過程中,許多地方風景正悄然消逝,這門課程從「老街」出發,引導學生重新認識他們居住的社區。課程從學生對「老街」的既有印象展開,透過圖像書寫與曼陀羅思考法,延伸出他們心中對老街的想像。
不只是感恩
此課程執行於九年級畢業前,引導九年級回顧國中三年生活,搭配安妮新聞文本閱讀,並配合影片分享,引導學生情感交流,廣泛閱讀,並進行自我省思,最後能完成自己的感恩日記。
我的議題牆
本課程以安妮新聞〈粉色和藍色:性別刻板印象正在摧毀英國年輕人的心靈〉為引導,帶領高年級學生認識生活中看似平常卻深刻影響自我認同的性別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