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黑白攝影觀察校園,影印後簡化為幾何造型,挑戰視覺經驗,創造美的新尺度。
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透過色彩觀察比較台灣、日本、泰國城市,走讀校園記錄色彩美感與醜。利用APP分析色彩,調整環境色彩使之更協調。通过剪一刀設計與色彩配置,改造環境色彩,實踐美感。
本校新課程配合教育部108新課綱,藝術領域給高中生選修,連結基礎美感與設計方法,啟發創意思維,提升造形感與設計價值。
製作一個隔熱層,方便拿取燒杯,使用方木條和木工膠,實現美觀和實用。
透過光的裝置單元,學生能理解光線、材料運用,並探索裝置與環境、議題表現之關聯,增進對立體構成的理解。
第一階段探索穿搭比例,思考美感與比例的關係。第二階段以攝影構圖實驗,體會構成對影像美感的影響。第三階段則在攝影中運用比例構成,培養美感判讀習慣。
這課程探索自然與人為環境色彩,讓學生了解如何調和校園色彩。透過任務,學生找出合宜色彩,設計校園路標。
透過此課程,探索與發覺藏在條紋中的比例秘密,引發學生開始在乎比例美感,並將其多元應用於生活。課程設計方面,先從觀察、比較不同比例寬度的條紋衣開始引導,將條紋投影至身上,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條紋搭配;接著進階探討條紋的密度、色彩對呈現效果的影響,最後將其觀察與探索的成果加以實踐,選擇一個喜愛的杯子,針對其色彩、器型、質感等特質,設計一搭配合宜的條紋杯墊,利用自製簡易織布機織出成品。最後成果分享,將杯子配上條紋杯墊後,一起喝杯好茶,一同感受比例之美。
運用回收紙箱媒材,藉由紙的可能性歸納出紋理和立體構成的基礎概念,創造出具有旋律美感的立體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