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培養對於日常生活和各式訊息傳遞媒材的觀察力和感知力,並能將抽象思考歷程、想法、情緒等轉化為語言、文字、色彩形象。
藉由閱讀,增進文字力與表達力;透過觀察,提升美感力與思考力;經由討論,拓展國際觀。
結合英文課,以報紙中有英雄服飾與英雄試煉的主題為主,並設計角色的英文對話。
透過閱讀、選定主題、寫作歌詞來創作自己的作品,並以錄影方式呈現。
透過安妮日報的導讀與分析,帶領學生了解報紙的設計與編排,並能跳脫以往報紙內容的特性做相關討論。再介紹報紙的相關歷史,讓學生了解報紙的發展與演變,準備市售的相關報紙給學生做參考,小組討論分析歸納報紙的特性,以「班級一報」為目標,思考設計自己的報導內容,並統合全班共同討論版面的編排與設計,完成屬於自己班級的「班級一報」。
本課程為圖書館與輔導室的跨處室暨跨領域合作,課程目標主要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以推廣閱讀,引導學生如何閱讀一份刊物的角度,切入討論安妮新聞報紙的質感與版型設計,與其他報紙刊物在形式呈現上的差異,以及安妮新聞的內容特色。
本課程利用安妮新聞之文章內容、色彩,引導二年級「跨群跨科」選修「空間設計」課程之39名學生(商管群、外語群、設計群、體育班),作「小套房業主設定與空間風格」發想,使學生能藉以此發想,延伸製作出一個小空間模型作品。
利用學習單的引導,使學生能從安妮新聞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並且對文章內容中描述的主要人物之生活背景進行想像,進而替此假想人物做年齡、職業、興趣、喜好、生活習慣等虛擬設定;其次,引導學生觀察安妮新聞中的色彩,挑選適合該人物的形象色彩,使用水性色鉛進行調色與配色的練習,並製作空間色彩色票。
應用空間色彩色票,進行室內設計材質的挑選,並將材質圖片彩色列印,用以製作一個小空間的模型立體作品。
利用學習單的引導,使學生能從安妮新聞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並且對文章內容中描述的主要人物之生活背景進行想像,進而替此假想人物做年齡、職業、興趣、喜好、生活習慣等虛擬設定;其次,引導學生觀察安妮新聞中的色彩,挑選適合該人物的形象色彩,使用水性色鉛進行調色與配色的練習,並製作空間色彩色票。
應用空間色彩色票,進行室內設計材質的挑選,並將材質圖片彩色列印,用以製作一個小空間的模型立體作品。
討論與聆聽不同的聲音,交換意見,以「已知與未知之間的你—周哈里窗」專題出發。
將安妮新聞融合美術課程,學生選擇喜歡的篇章,認識多元文化議題,並分享心得。
以家鄉為題轉化與設計適合紙張變化的構圖,最後組合成專屬自己的家鄉味櫥窗。
讓一塊方巾不只是單純的一塊布料,也兼具美感與功能性,著重設計、搭配與變化。
認識蜂巢紙(板)的結構、種類和特性,生活中應用的範圍,進行造形發想。
認識紙繩編織的紋樣結構與生活應用,進行色彩配置與發想,創作紙繩編織餐墊。
引導學生觀察國內外和花蓮車站建築造型,經由操作建築物造型組合,以察覺構成的排列秩序、色彩搭配組合和數學比例組合的美感排列與關聯;進而討論建築物與生活環境的美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