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透過報紙了解傳說神話的生物有哪些,並動手摺出報紙內提供的動物
本課程以「夢想北極星」為主題,結合《我的超能力》繪本閱讀、自我探索活動與《安妮新聞》第17期〈認識自己的同時,也在編織自己的樣子〉與〈如果我是一座冰山⋯⋯〉兩篇文章,引導學生逐步認識自己、規劃未來。
此份「生涯夢氣球」主題課程活動是教學者以現場實務需求及輔導專業知能,結合《安妮新聞第15期》設計6堂課程
本課程以《安妮新聞-我的夏日計畫》為核心文本,運用STW+P提問法(See-Think-Wonder+Plan)引導學生進行多感官觀察與批判性思考。
本課程以五年級學生為對象,主題聚焦在「建築」與在地文化觀察。課程首先透過閱讀報紙,了解建築相關的知識
從安妮新聞封面彼此交錯的道路,以及標題中的「選擇」兩字得到靈感,我試著提問:學生們每天都在做什麼樣的選擇呢?
讓學生習慣課程流程。並且以自由閱讀、開放式的討論做為開端,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此次課程並不是「作業」也不是「說教的事」
在這兩節以《看圖說情緒》為主題的情意課程中,學生透過圖像與詞語的結合,學習更細緻地覺察與表達內在情緒。
以閱讀《安妮新聞》的微生物專題報導為起點,讓學生能以有趣的方式認識微生物。
希望透過閱讀、討論這份報紙讓孩子了解若要呈現一個主題,可以從哪些面向出發蒐集資料。
本課程以《安妮新聞》夏季特刊中的〈台灣妖怪的魔幻世界〉為導讀文本,結合學生的情緒經驗與藝術創作,引導學生進行「情緒靈獸」版畫創作。
以安妮新聞素材激發學生多元思考,結合自學、二人學共小組交流、組間互學等教學方式,以節慶為美勞紙捲畫創作主題
提供每位同學安妮新聞,再分享個人覺得特別的和吸引人的地方。
這學期本校三年級校定閱讀課程,有一單元為「保護海洋減塑總動員」,與本期安妮新聞報第7期「地球護衛隊」的主題課做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