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總成果展
圖片來源/教育部

美感教育,不僅僅是美學的培養,更是希望藉此開闊每一個人的視野、啟發更多的思考和觀點的交流,不論是學生、老師或是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夠將藝術、美感融入生活中,加深對生活中更多美的感知。

教育部美感教育計畫由陽明交大曾成德教授總策劃,自 2014 年啟動至今,經歷開發、深耕、推廣,如今已經邁向第四期「轉化」。這次將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圖書館展演空間舉辦 「生活中的每一課-美感進行式:扎根、跨域、創新」 美感教育課程與教學成果展,匯聚「幼兒園美感教育扎根計畫」、「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及「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等 3 個課程與教學計畫成果,展至 10 月 22 日,透過靜態展品呈現、互動式工作坊與講座等多元形式,邀請大家用更易懂有趣的方式接觸美感教育。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圖片來源/教育部

展出 4 大面向、精選 130 件成果作品

本次特展由擅長企劃的吾然文化統籌,聯手擅長空間設計的無制設計,展間內的展示案例都貼著三支美感計畫的教案而成。教案是老師教學現場所累積的成果,為教學專業所用,一般民眾較難輕易理解,但策展團隊與教師、平面設計師、展場設計師共同合作,將教案轉為老師與民眾都可以理解的展板格式與文字,再將教案中的案例重新製作為實體展品,便於民眾理解外,更是與教學現場的教師們再次交流一種教案的各種可能。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圖片來源/教育部

「生活中的每一課」年齡層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核心理念從小我到大我,涵蓋自我探索、生態永續、文化保存與世界議題等 4 大面向。展品從 4,300 多堂課程、70 冊出版品等豐碩的教案中精選,展出近 130 件成果作品;除了展示教材、教學過程紀錄與作品之外,更特別將課程教案製成撕頁本放置在展場各個角落,邀請有興趣的教師與觀展民眾,撕取適合自己、或有興趣的案例,結合展間內的手冊,編輯成屬於自己的美感手冊。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圖片來源/教育部

以細膩展場設計,投射教育現場

特展空間位在空總,本就是圖書館空間,加上美感展示的教案多發生在教室內,所以空間設計上,從書櫃、木桌、階梯座位、小面積的展示單元等,讓空間融合教室和圖書館的氛圍,都是老師們或學生們可以理解認同的空間元素,希望觀展者走進來,就可以有關於學習場景的投射。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圖片來源/教育部

而細看展間內,從展場設計、課程作品、平面內容到燈光設計等,處處是設計的考量。走進展場,第一個迎接觀者的展區是一整面的「安妮新聞」期刊,除了呼應此空間原先就是圖書館的歷史機能,另一方面則要破除既有的權威感,將圖書館入口兩側正式而對稱的水泥花台包裹起來,從原本的正門變成展區的小門,將老派的植栽轉成為課程探查的場域。

112年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總成果展
圖片來源/教育部

將生態永續觀點,融入展場互動設計

美感進行式即意謂著以「美感」帶領,連結美與智、涵蓋生活與生態的當代信念,為未來「創造改變」。永續的觀點也細膩地呈現在展場與活動設計,舉例在來自土地的感動展區中,以回收課本包裝材變身為「 我的大耳朵 」發呆聆聽亭,宛如展場中的秘密基地,坐在椅墊上的視角大概是 100 公分,刻意設計成小朋友的身高,同時裡頭播放著小學生的劇場獨白,讓人從五感重新體會小朋友看世界的角度。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圖片來源/教育部

美感串連式展區則以可回收線材織造「 我是地球人 」親子互動牆,邀請大家探索自我、圈出自己關心的議題。戶外展區更與春池玻璃合作,以回收玻璃作為鋪面設計,透過陽光,感受自然與美感交織出的魅力;展覽的展架未來也將提供成為教室內的書架。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圖片來源/教育部
攝影 / Mandy Pan© Shopping Design
攝影 / Mandy Pan© Shopping Design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圖片來源/教育部

展覽期間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也將搖身一變成為美感學習基地,展期間安排工作坊、講座等系列活動,開放歡迎參與展覽的親子、大眾親自體驗美感課程、參與工作坊;而參與的創作成果也將即時在展覽中展出,讓更多觀眾一起欣賞、參與創作。邀請大家親臨展場,閱讀全國生師共創的積累,體驗計畫團隊匯聚的能量,感受展場裡、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可成為學習美感的每一課。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圖片來源/教育部

新聞原文請見:美感教育不只有美學!「生活中的每一課-美感進行式」空總開展,以永續、互動設計打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