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可能讓人直接聯想到藝術設計、美學經驗,但美感教育其實不只談「美」,而是擴大感知、培養創造與表達的能力;不侷限於美術學科,而是以藝術為核心、跨域深入不同學科,例如怎麼在數學課上說公式來由的有趣故事、怎麼利用一份視覺豐富的報紙帶學生認識瀕危生物;同時導入設計方法,創造從使用者經驗出發、兼顧自然與在地文化的學習環境。鼓勵師生共學共創,進而全民共感。

而美感教育在台灣學校的課堂上究竟如何實踐?由教育部舉辦的「生活中的每一課」特展於10月14日起至22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展演空間展出,展現了美感教育計畫的階段性成果,集結從幼兒到大專院校的創新教案,以立體的影像和展品、講座與工作坊展出。

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112年計畫總成果展
由美感教育計畫發行的報紙「安妮新聞」已出刊18期,既是課堂讀物,也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觸發點。 圖/教育部提供
112年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總成果展
「生活中的每一課」展現了美感教育計畫的階段性成果,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展演空間展出。 圖/教育部提供

生動呈現精選教案,方便理解與收藏

教育部美感教育計畫由陽明交大教授曾成德擔任總計畫主持人,以五年為期,第一期先做推廣、第二期著重創新,「生活中的每一課」即是展出第二期中三個計畫:幼兒園美感教育扎根計畫、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從4,300多堂課程、70冊出版品的成果中精選130件教案,年齡層從幼兒園到大專院校。核心理念從小我到大我,涵蓋自我探索、生態永續、文化保存與世界議題等四大面向,並依主題規劃出十大展區。

教案通常為教學專業所用,對一般民眾較難輕易理解,策展執行團隊吾然文化與教師、設計師共同合作,將教案轉化為容易吸收的展板格式與文字,再將案例重製為實體展品。除了展示教材、教學過程紀錄與作品之外,更將課程教案製成小卡放置在展場各個角落,透過收集感興趣的教案,每個人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美感學習手冊。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吾然文化與無制設計聯手打造展場空間,創造展示教案的多元單位。 圖/教育部提供 圖/教育部提供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教案重製為生動的實體展品與文字解說,方便觀者吸收理解。 圖/教育部提供

展場設計融入教學場域、永續元素

展場位於空總圖書館,負責打造空間的無制設計,安排了書櫃、木桌、階梯座位、小面積等展示單元,讓展場有著幾分教室與圖書館的氣息,產生關於學習場景的投射。美感教育中蔚為核心的永續觀點也呈現在展場與活動設計:「來自土地的感動」展區中,以回收課本包裝材變身為「我的大耳朵」發呆聆聽亭,打造孩童視野的休憩空間;「美感串連式」展區,則以可回收線材織造「我是地球人」親子互動牆,展開對自我喜好、關注事物的探索;戶外展區更用回收玻璃作為鋪面設計,加上植栽綠意,創造自然與美感交織出的魅力。而展覽結束後,展架也將提供成為教室內的書架。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以回收課本包裝材變身為「我的大耳朵」發呆聆聽亭,打造100公分孩童視野的休憩空間。 圖/教育部提供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以可回收線材織造的「我是地球人」親子互動牆,展開對自我喜好、關注事物的探索。 圖/教育部提供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戶外展區以回收玻璃作為鋪面設計,加上植栽綠意,創造不同觀展氛圍與體驗。 圖/教育部提供

 

展期間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也將搖身一變為美感學習基地,安排工作坊、講座等系列活動,歡迎親子大眾體驗美感課程、參與工作坊;創作成果也將即時在展覽中展出。邀請民眾觀展,讓展場裡、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可成為學習美感的每一課。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負責打造空間的無制設計,安排了書櫃、木桌、階梯座位、小面積等展示單元,讓展場有著幾分教室與圖書館的氣息。 圖/教育部提供

 

美感與創新課程112年總成果展
展區內設計了許多工作坊、講座空間,創造更多參與和互動。 圖/教育部提供

新聞原文請見:「生活中的每一課」空總開展!上百件創新教案、永續設計展場,探索美感教育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