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風景色彩分割

核心概念
  • 透過觀察生活中各式物品色彩,了解不同明度、彩度的微妙差異。
  • 透過觀察讓學生體認類似色的配置給人的視覺印象與感受。
  • 透過風景畫面分析了解畫面美感比例。
美感知能
  • 分析生活中各式物品的色彩,並找出色票與之對應。
  • 學習如何運用顏料調出色票之顏色,並能調出不同明度、彩度之色塊。
  • 學習風景構圖的美感選擇、配置合宜的畫面構成並利用代表色上色。

課程概說

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及經驗色彩,了解環境與色彩之間關係。抽象畫家康丁斯基所言「每個色彩都有聲音,欣賞者只要用心觀看,色彩必會透過你的視覺傳達至你的心靈,告訴你「它」代表的意義」。

本課程第一堂從學生觀察周遭手邊小物色採屬性,並能利用色票找出該小物的代表色並描繪於學習單,喚醒學生對於色彩之感受與敏銳度。再來從觀看學校周遭公園及市場,找出不同氛圍的色彩代表。進而從台灣風景、街景、高雄城市等,利用色票來找出代表色,增加色彩的感覺與敏銳程度。第二至三堂是從鞋子的色彩,找出自己可能喜歡的顏色,並加入心情冰棒,將顏色與味覺結合,增加學生對色彩的感知,進而觀察自己的代表色彩與心情的關係。

第四堂由學生分析教師準備的或自己選的風景照片,教師另介紹adobe capture等APP或線上程式來獲得各式圖像之色票,理解圖的主要顏色提取方式,並從學生提供的照片中了解什麼是好的構圖方式,用立可帶或膠帶盡量以直線方式區分出畫面的顏色區塊。第五至六堂將紙膠帶貼在水彩紙上後依照區塊上色調配練習並平塗於圖格內。第七堂課從各組討論發表作品中,讓學生對於風景色調有感,以後面對風景圖時能用色塊方式分析再創作出自己的風景。

美感預期成果

在色彩理論知識的基礎下,從生活周遭小物發現代表色系,進而從不同場域了解代表色系群,再從常見的冰棒包裝設計引發學生對味覺和色彩的聯想,增進對於生活中的色相、色調有意識與敏覺度,啟發覺察生活中色彩關聯性,進而開始思考色彩、理解色彩並應用色彩,擴展生活中的美感體驗。也觀察到什麼是美感的構圖比例,進而對於風景圖的構成從色彩方面來了解及認識。

教師課後省思

國一剛從小六生上來,理解程度較低,甚至有些人小學沒上過美術課,不曉得對稱、漸變、對比等詞彙的意義,得拆開細分各個教學步驟進行,拆分後執行成果也較為良好。另外冰棒剪貼呈現限制於固定形狀,需改成剪下來另外貼到展示板上呈現,亦能對外型有所變化,另思考是否將心情冰棒的課程抽出變成另一個計畫來發展,較為一貫且連續,只是色彩面向的影響非常廣闊,想要讓學生更有感覺而將味覺色彩納入此課,以後如果在設計還是要有一致的特性較好。

另針對畫面分析結構後再進行方面,風景圖的創作可增加更細的膠帶(3~5mm),並在教學前示範及提醒同學相關注意事項,觀察到所有細節並提醒。移除紙膠帶需等水彩完全乾再慢慢撕除,未乾狀態容易將上色部分撕起,學生對於不同創作方式感到有趣且全數都能完成,對於從未接觸過水彩的學生而言看到成果能增強信心,減低對媒材的抗拒。95%的學生都能完成並有成就感,學生討論時因所擁有詞彙太少,未來可融入觀察-分析-解釋-評價等方式引導,或是引進遊戲的方式納入角色,並讓學生討論後以小組報告進行,讓全班都能觀摩及了解到同學的創作。

課程規劃
  • 01
    生活小物色彩

    1.觀察鉛筆盒等生活小物色彩,利用色票找出代表色系。
    2.在學習單描繪選擇的物品,觀察色票後也選出自己的代表色,找出相對應的物品或地點,並寫下原因。〈完成後各組拍照〉
    3.分享學生生活小物的品項與色彩對應。
    4.觀看校園及鄰近的市場顏色,不同氣溫及季節產生的色彩分氛圍差異。至學學網站了解代表色群之使用,進而讓學生更了解代表色系擴張至3至五種的方式。
    5.欣賞台灣的色彩、都市色彩、齊柏林的美麗台灣,詮釋台灣風景樣貌照片,利用色票來找出該圖片代表色彩,也藉機培養學生對台灣在地景色的認識。
    6.請學生找喜歡的風景並上傳至google Classroom,下下週與同學分享。

  • 02
    色彩聯想

    1.從球鞋各式色彩引發同學注意,生活中大多的穿著品味為何?鞋子的選擇色彩為何?跟自己喜歡的色彩相類似嗎?或是有什麼其他的原因?
    2.代表色介紹:Pantone上集介紹:出可口可樂的紅色、星巴克的綠色色號,以及年度代表色(象徵當年全球的態度及精神)覺得今年的pantone代表色是什麼?想想自己的代表色又是什麼呢?了解色彩與心情的使用。
    3.觀察色彩之味覺聯想,並請同學回答這些不同色系的顏色可能是什麼口味的冰棒呢?色彩與環境、時間、心情、物件等等都有相互關係。
    4.介紹台藝大學生作品- 100%純污水製冰所:利用全台100個不同地區汙水製成,引發學生對於冰品口味與環境設計的連結與想像。
    5.使用色票貼出對比口味冰棒學習單。

  • 03
    色彩與味覺

    1.繼續讓學生製作對比口味冰棒學習單,對比可以是味道之對比,名稱之對比,型態之對比,顏色之對比等,增加學生對形狀、顏色、味道之探討與連結。
    2.限定最多5種色彩來呈現。完成後能欣賞其他同學之創作,猜測是什麼口味的冰棒來了解創作者意圖及觀者的想像差異。

  • 04
    風景分割

    1.介紹相近色-莫內的稻草堆、盧奧教堂,讓學生了解藝術家於不同時間在色彩上不同的使用。並請同學找出他們的代表色。
    2.教師課堂前先前準備不同圖案的風景。將每張風景圖以一頁放置相同的兩張圖,以便學生實驗切割圖片時能上下對照或是用不同方式切割。
    3.將學生帶來的風景圖運用adobe capture及pictaculous圖片上傳後分析畫面色彩,了解代表色系3~5種為何。
    4.以九宮格學習風景畫面構成及比例。
    ・將最重要的主體配置於其中一個交點上。
    ・在橫線及直線上配置要素。
    ・利用分割出的行列製造空間及對比的邊界。
    介紹九宮格方式,比較帶來的風景圖案是否有符合九宮格的構成方式,或是重新框出要符合的畫面。
    5.學習單圖案利用立可帶或膠帶,將不同色系觀察黏貼,分割出畫面不同區塊。
    6.小組構圖分享。

  • 05
    風景分割填色1

    1.學生練習用粗的紙膠帶先切出圖片的分割線,再用細的紙膠帶將圖案以直線、橫線、斜線方式做畫面切割並複製到圖畫紙上,並注意畫面比例。
    2.分割好的畫面搭配風景圖案原有的色彩,選定格子內的色彩後學習調色,填入格子內。

  • 06
    風景分割填色2

    1.延續上週課程,進度較快的學生可選1~2格加上不同原先塗色方式,產生不同質感,例如使用抹布或海綿製造質感、或是使用漸層方式描繪大範圍區域。
    2.觀察與分享單純使用色彩與增加質感的差異。

  • 07
    分享風景分割創作

    1.修飾確認邊緣,並確認紙已經完全乾燥。
    2.緩慢移除紙膠帶,將相同風景圖案互享比對,分享創作的差異。
    3.討論風景圖地點與自己作品表現,以及遇到的困難。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