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翰林版八年級教材「感受生活玩設計」為靈感,希望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學習運用「設計思考」解決問題。讓學生觀察教室的椅腳套發生了什麼事?而產生了什麼問題與影響?透過認識設計思考,練習解決幫椅子穿上鞋子,思考替代性腳套的材質、質感、大小比例、構造方法等要素,一起解決腳套的困境與問題。
課程目標
-
認識美感要素:質感、結構、構造等。
-
打開孩子美感的眼睛,對於生活與環境的觀察。
-
培養在意細節的感知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認識設計與思考,培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體認校園環境的設計細節,能影響環境中的美感及便利性。
-
生活物件的關注與改造的可能性,嘗試練習「設計思考」。
教師課後省思
-
在第五個設計思考流程中,有一個模型測試的部分,孩子可以在自己的實驗材料和別人的實驗裡面,再重新修正自己的設計想法,感受孩子開始動腦,去學會觀察動頭腦的興致。
-
一開始擔心學生不會準備幫椅子穿上鞋子的材料,但後來再真正實作的時候發現能夠帶材料來的孩子比例頗高,只有少數的孩子使用教師提供材料,甚至於會想出網球襪子,鋁箔紙等各種創意的材料,能吸引孩子動腦去思考的歷程,感受到孩子的改變與收穫覺得非常有趣。
-
課程後來加入修復椅子的課程,聘請講師一起協同教學,讓孩子修復椅子除鏽,體驗整理出像新的一張椅子的過程,希望孩子做中學也能夠理解珍惜資源,愛惜公物的心,覺得協同教學的方式還不錯,可以讓課程更完整進行順利。
-
01觀察環境問題、練習設計思考
以廁所為題,練習觀察學校廁所的環境,思考優點與缺點(發生什麼事?),紀錄寫下觀察發現的問題,思考如何改善。
-
02認識設計思考目的與流程
觀察椅腳套的現況,紀錄下發現的問題,並思考發生原因為何?
-
03同理、定義問題、確認改善目標
討論要解決幫椅子穿上鞋,需考慮的重點與發想點有哪些?
-
04建立美感概念
以改造的100種可能提案與設計(原型測試),思考幫椅子穿上鞋改造的材質(材料質感、構造方法、大小面積與比例、結構穩定度、美觀性、色彩搭配),以文字或繪圖說明。
-
05落實校園美感行動
幫椅子穿上鞋改造實作,DIY修復椅子。
-
06成果分享與回饋
小組分享校園改造議題心得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