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透過垃圾分析,帶領學生思考如何減少生活中的垃圾。
以質感象限理性分析材料質感,讓質感可標準化辨別。再以形容詞對應質感象限位置,再思考質感呈現材料。
除了物體本身天然的質感,大多數的質感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材質的質感在不同的形塑處理之後,會改變物體原始質感。因此,「材料」和「技法」是構成質感的兩個主要元素,除了了解材質本身的質感特質之外,應該進一步讓學生思考經過不同的形塑手法之後,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質感的感覺,挑戰既有的材質質感經驗,創造質感的視覺效果。
這樣學生在質感的驗應該會更加充實而完整,更能用合適的材料來製作符合需求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更能察覺質感在物品的設計及使用上所扮演的角色,感受在生活中不同質感搭配的合宜性。
美感預期成果
- 了解生活中物品的使用原則,而應對出的物件設計。
- 可以覺察各種不同器物質感的合適性,和各種質感傳達出的感覺。
- 能用相同的材質,經過不同的形塑手法之後,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質感的感覺。
- 將黏貼好的形塑質感方塊佈置在校園中,一種材料呈現多樣形塑質感,讓本校師生都可以感受同一材質多樣風貌,感受質感差異,進而思考材質使用的各種可能性,提升質感經驗。
- 能嘗試利用不同的手法改變的原有材質感覺,嘗試不同材質之間的組合,搭配合宜質感的構成。能分析主題,做出相符的造型及使用相對應的質感,完整呈現符合主題的設計作品。
- 可以賞析別人的設計作品,並就造型及質感呈現分析說明。
教師課後省思
在一開始「垃圾可有可無學習單」中,要求學生觀自己家中一般垃圾,是一個很有趣的經驗。因為很多學生對家中垃圾是無感的,借由這個活動,讓學生了解家中的垃圾來源,和別人家中垃圾的組成有什麼不同,討論垃圾與生活習慣的關聯。注意到自己家中垃圾形成的原因,進而從生活模式中尋找減少垃圾的方式。
之前也有做過質感的分析,發現每個人對質感認定上有很大的差異。所以這次自己做了質感分析小教具,並提供分析質感的器物,希望學生在做質感分析時,有一個評斷的標準對於質感判定能有標準化的數據。本以為每個人的數據應該會差不多一樣了,沒想到每個人寫出來的數據不盡相同,也許正是印證了每個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沒有絶對,只有相對。
教案設計的初衷是想要學生可以找出生活中收納的問題,分析大小規劃呈現方式,思考運用手邊有的材料加以改造來解決問題。
這個作業的學習重心與靈魂,是學生能依收納對象、使用習慣設計收納盒,並以不同質感搭配出想要的風格。但是部分學生仍是以舊思維做收納盒,做好收納盒,再想可以放什麼東西進去,手邊有什麼方便的材料就拿來做。雖然,都能做出作品,但是我覺得如果沒有學到新的設計思維模式,便沒有學到課程的精膸。所幸,大部分學生是真的有按照設計思維去做設計的,我想兩者學習成效,在學生未來發展上應不同差異。
在這個作業的另一個重點,是使用工具和黏貼技巧的實用能力。訓練學生使用切割墊、直尺、美工刀,切割直線和九十度角。以及依照不同材料,選擇適當的銜接黏著方式,注意呈現細節美感,是作業的重點要求,也是基本要求。這個部分在老師不斷強調下,大部分學生都有明顯的改進,作品表面不再有一堆可怕的殘膠痕跡,以及貼了一堆透明膠帶。
創作發想和延伸類推能力,七年級稍嫌不足,如果在八、九年級再實施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
01垃圾可有可無
1. 分析家裡的垃圾及回收物,思考有沒有其它的處理方式或減少的方法。例如:果皮可以堆肥,拿購物袋裝東西等。
2. 以現有不要的物品做改造,不買新物件,可以減少未來垃圾增加,並減少已存在垃圾量。 -
02質有不同
1. 老師先製作粗細和軟硬的標準卡,讓學生依據標準卡類推分析材料在質感象限的位置。
2. 小組以質感象限學習單,分析十種材料質感。
3. 文字質感象限分析學習單,以十個形容詞分部在質感象限中。 -
03形塑質感分析
1. 形塑質感分析學習單:一組以一種材質做質感形塑。選定一個材質,組員討論可以呈現的形塑質感以及製作方式,和工作分配。
2. 底板裁切。 -
04形塑質感板製作
以相同的材質,形塑出不同的質感,以適當的黏貼方式,黏貼在板子上,板面上務必不可以看到殘膠,禁用透明膠帶作為固定方式。
一組四人,組員以同一種材料,作出不同的形塑質感,並注意呈現美感。選定一個材質例如塑膠袋,原本的質感是平滑柔軟,可是經過不同的形塑,可以形成不同的質感,例如粗糙、堅硬、鬆軟等。 -
05收納盒分析設計
1. 以引導單引導學生做收納對象目的分析,思考使用方式設計有利於使用的收納盒。
2. 思考以什麼為設計底材;以回收物不用再買的現有物,做為創作基底。 -
06收納盒製作1
1. 依照引導單的設計圖製作,以回收物不用再買的現有物,做為改造收納盒的基底。
2. 注意素材原有結構,以最少破壞,獲得最大效益。 -
07收納盒製作2
1. 注意細節修整及收邊,加入形塑質感,做造型設計。
2. 指導學生製作細節技巧,及造型呈現美感。 -
08收納盒製作3
1. 注意細節修整及收邊,加入形塑質感,做造型設計。
2. 指導學生製作細節技巧,及造型呈現美感。 -
09作品分享
分享自己的創作想法,和創作特點。同學回饋對作品的想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