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校園環境中的落葉區設置已經許多年,針對學校設置的三個不同地點的落葉區,了解設置地點的環境特性,藉由了解落葉區的特性與環境保護的關係,進一步提出現在落葉區的設置問題,找出可修正的地方,包含柵欄設置地點、使用材料進行分析與討論。
提出各組的落葉區改造設計計畫,進行模型製作,製作完成後,經過裝載擠壓風吹水沖的壓力測試。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發現校園問題,了解校園環境所遇到的困擾,因為同學都曾經清掃過外掃區,了解學校的落葉量及垃圾量,在了解落葉區設置對環境的好處後,進一步可以運用自己的想法與創意,設計出不同的落葉區概念。
在設計出落葉區後,了解校園環境所面臨的問題後,進一步運用自己的想法結合美感解決問題,讓學生得以落實從做中學的改念,並提升學生的美感經驗與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對於可以改變學校環境充滿興趣,未來有可能將學生的模型化為實際的落葉區製作能鼓舞學生更積極的參與課程,只可惜國三下學期的時間較為緊湊,只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模型製作及上台報告分享,對於學生的報告分享,也應該考慮使用錄影方式留下影像紀錄,單純照片有點可惜。
-
01走訪校園落葉區
透過實際走訪觀察校園設置的三個落葉區,了解現行的落葉區設置的狀態,觀察地勢設置環境、圍欄架設方式、落葉堆放方式以及後續的土壤問題,提出優缺點,找到校園落葉區的待解決問題。(需實際測量落葉區的尺寸大小並記錄下來)
-
02落葉區探索與丈量
學生實際探索校園,找尋適合架設落葉區的位置及實際尺寸,作為落葉區可能架設地點。
-
03落葉新思維草圖設計
針對上一堂課發現的問題,選擇一個合適作為落葉區的地方,重新設計一個落葉區的框架草圖設計,須配合當初測量之尺寸從新依比例進行設計。教師導引學生以美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可以讓自己的設計更具備美感。
-
04落葉區模型材料挑選
瞭解可以使用的材料,並嘗試學習製作的技巧。包含木塊、冰棒棍、網子、麻繩、鋁線、鐵絲等。教師設計不同的kit讓學生嘗試結構的建立方式。
-
05落葉區模型製作
學生依照設計圖完成等比例的模型製作,並且須通過擠壓、風力、水沖等壓力測試其結構的支撐性強度。
-
06分享落葉區柵欄設置理念
上台報告與同學分享落葉區設置地點的理由,落葉區設計的理念,包含選材的理由,結構設計的理由,並重新省思自己的設計作品的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