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友善美感.跨越性別

核心概念
  • 能說明LOGO的比例、色彩、構成,並嘗試以美的形式原理解析
  • 能思考「原創品牌」的重要性,並設計自己個人品牌LOGO
  • 在設計新的性別友善廁所LOGO時,能運用所學知識,並在完成後,檢核是否有符合使用者及情境需求。
美感知能
  • 能觀察生活中的圖示、符號、LOGO,並能區分其類型
  • 能觀察不同類型的廁所LOGO圖樣,並且就其外觀比例、色彩、構成、意涵等進行分析

課程概述

如廁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聯合國於2013年7月24日通過「人人享有環境衛生」決議,制定每年11月19日為「世界廁所日」(World Toilet Day,也稱「世界馬桶日」),敦促各成員國實施政策,確保貧窮社區和族群有機會獲得衛生的環境設施。
在陌生的公共場所找尋廁所,除了尋求他人協助外,我們大多需要透過指標、文字、或是視覺圖示,才能順利找到;當我們有內急需求時,辨識度高的圖示,就顯得格外重要。本課程以廁所識別LOGO做為出發,結合性別平等議題,引導學生認識LOGO設計與美的形式原理,經由小組討論、發表,來強化學生學習。
課程中,以世界知名品牌LOGO做為案例,解析其比例、色彩、構成,並介紹點、線、面的構成及美的形式原理。學生建立基礎知識後進行實作體驗,以自身出發,設計出自己品牌的LOGO,並進行分享。課程最後進入議題探討,請學生思考「性別友善廁所、跨性別廁所」其需求與意義,分組討論並列出要點後,同學們進行LOGO設計、實作與發表。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對於設計基礎的點、線、面以及美的形式原理有初步認識。
  2. 學生對於圖像化、色彩基礎、平面構成有初步認識。
  3. 學生對於自我更加了解,並能嘗試設計出自己品牌的獨特LOGO。
  4. 學生對於「性別平等、公廁比例、性別友善」等公共議題,有更進一步認識,並能理解為何要設立親子廁所、性別友善廁所。

教師課後省思

如廁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根據世界廁所組織(WTO)的相關資料,人的一生大約有3年時間在廁所裡度過,過去200年來,人類因為擁有馬桶使平均壽命增加了約20年。臺灣的公廁演變,從早期的「一條溝、一排坑」,到後來1996年臺大城鄉所、臺大學學生會和全國大專女生行動聯盟探討男女廁比例1:1是否合理,發起「搶攻男廁」和「尿尿比賽」,引發社會和媒體重視,男女廁的比例逐漸由 1:2改善到1:5,考量民眾及育兒需求,政府也開始訂定相關法規,設置無障礙廁所及親子廁所。
廁所和性別議題密不可分,2000年玫瑰少年葉永鋕的悲劇事件,讓大家對「跨性別族群」開始重視,教育部把原本的「兩性教育」政策,延伸轉化成「性別多元」教育。
本次課程為美感設計與創新結合了性別平等與性別平權,課程中介紹了廁所LOGO以及經典品牌LOGO。學生建立了基礎的LOGO設計觀念,嘗試設計自己個人品牌LOGO。課程最後由學生進行「性別友善廁所」LOGO設計,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對於「性別友善廁所」究竟要保留還是捨棄性別象徵?學生分成兩派意見,教師都給予尊重。
國中年紀的青少年對性別議題充滿了好奇,有些在性別認同上懵懵懂懂,有些一時興起,玩鬧過了頭,甚至會踰越了分際。教師藉由本課程提醒學生,珍惜前人對性別平權的努力,對於性別多元保持包容;也讓學生持續關注性別友善。

課程規劃
  • 01
    廁所LOGO大不同

    1. 教師介紹11/19世界廁所日。
    2. 教師蒐集多種廁所LOGO,由各小組進行分類、辨認,由教師引導,並請學生討論其造形、美感、色彩、辨識性。

  • 02
    認識LOGO

    1. LOGO的功能。
    2. 教師介紹世界知名品牌LOGO,並由其中挑選數個經典案例,說明LOGO設計的三種型式:字標Logotype、圖標 Logomark 以及字標與圖標結合 Combinaition Mark。
    3. 請學生回顧前一節課的廁所LOGO,若以三種形式區分,有何優缺點?

  • 03
    LOGO設計原則

    1. 介紹LOGO的五大設計原則:簡潔性、獨特性、可辨識性、適應性、形象一致性。
    2. 介紹點、線、面的基礎構成、美的形式原理。
    3. 就LOGO的比例、線條、色塊進行分析。
    4. 從第一節課的廁所案例中挑選一個,各小組就五大原則進行分析討論以及分享。

  • 04
    我的LOGO實作體驗1

    1. 介紹Roman Mars的TED講座:Why city flags may be the worst-designed thing you've never noticed。
    2. 提醒 LOGO 的設計五大原則。
    3. 請學生設計自己的LOGO,先以鉛筆繪製草圖,可以字標、圖標或混和變形,設計時注意整體美感。

  • 05
    我的LOGO實作體驗2

    1. 請學生使用方格紙,完成LOGO黑白稿。
    2. 除黑白稿外,嘗試將色彩考量進去,建議1~3種色彩。

  • 06
    我的LOGO發表

    1. 請學生就比例、色彩、構成、象徵意義,介紹自己的LOGO,並說明日後可能運用的產業。
    2. 請同學進行票選。
    3. 教師歸納總結。

  • 07
    通用設計議題探討

    1. 引導學生思考男女廁及親子廁所的辨識LOGO,進一步作議題探討:為何需要「性別友善廁所」?
    2. 從通用設計觀點探討公共空間的親子廁所、性別廁所。

  • 08
    性別友善廁所LOGO設計

    1. 請各小組思考友善廁所需要哪些條件?討論後列出,並進行分享。
    2. 請各小組針對列出的友善廁所條件,以「親子」、「跨性別」或其他相關議題為題,進行LOGO設計。
    3. 設計時,可以是字標、圖標或是混合型。

  • 09
    性別友善廁所LOGO發表

    1. 請各組就比例、色彩、構成介紹友善廁所LOGO。
    2. 請同學進行票選,最後由教師總結。

魏士超
臺南市立大灣高級中學(國中部) 教師

任教於臺南市立大灣高級中學(國中部)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