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從探討環境美學出發,讓學生省思環境的美感從何而來,並檢視教室與校園環境中美與不美的地方,讓學生覺察到掃具的設計會影響環境整體美感,並透過討論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結合視覺藝術課程中色彩學的學習,讓學生透過校園色彩的採集探索生活環境中的色彩有哪些?並建立校園色彩資料庫,分析這些生活環境色彩的明度、彩度等特性,歸納整理出多數的環境生活色彩擁有的色彩特性,最後利用掃具的重新配色提案,實踐美感行動,提出能改善生活環境中視覺美感的方法。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思考掃具的設計如何影響環境空間,並從中認識環境美學的重要性,並能利用APP建立校園色彩資料庫,透過分析資料了解環境色彩的色彩特性,最後利用掃具的重新配色,實踐美感行動,完成校園掃具提案書,試著改善生活環境中的視覺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在課程進行之前,對多數學生而言,掃具只是一項工具,甚至有些孩子會把它當成玩具,在打掃的過程中並不愛惜這些掃具,導致校園掃具有各式各樣的損壞,學生也不能理解為何校園掃具總是看起來醜醜的而且很難用,在一開始學生對校園掃具有非常多的抱怨,提出很多不好用的地方,但隨著課程的進行,學生開始察覺到校園掃具的困境其實有某部分是因為人為因素產生的,在學生不當使用下的校園掃具有著生鏽、變形或是表皮脫落的損壞,讓校園掃具變得更難收納、更難看。前兩堂課藉由教師的引導與小組討論,學生都能提出現有校園掃具的問題,也能理解校園掃具多年來難以改變的困境,其中個人覺得最大的價值在於學生都能察覺到人為不當使用的結果讓掃具變得更雜亂難看,希望未來在使用掃具時學生能更珍惜掃具。
在討論解決方法時,學生多數覺得全面更換掃具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因為需要一筆非常大筆的經費,而且全面淘汰現有掃具並不環保,因此多數學生認為逐步汰換掃具會是一項比較可行的方法,並且認為目前最緊急的應該是解決收納的問題,如果透過重新設計掃具的收納方法,可以立即讓掃具看起來比較整齊,有多組學生甚至提出學校目前最迫切需要的不是更換掃具而是可以適切收納掃具的掃具櫃。透過課程引導與討論,個人認為若能因為這些覺察與心得,學生能在平時將掃具用心排整齊且試著找到合適的收納方法,便是一個很棒的課程實踐。
此次的課程設計雖然不能真正做出一套適合光武國中的校園掃具,但是最後產出的提案中可以看到學生們搜尋資料後,試著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市售掃具為基礎提出各種不同的提案,從中能看到學生不同的想法與試著解決現有問題的思考,並且能夠作為生活中的美學實踐是課程的一大價值。
-
01思考掃具的設計如何影響環境空間
教師藉由校園實際的掃具排放照片引導學生從掃具使用與收納的經驗,思考掃具的設計如何影響環境空間?學生討論後分組上台分享三個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掃具設計問題,教師統整歸納後給予回饋,學生能說出掃具的色彩太鮮豔與環境不適合、掃具設計不好使用、材質不佳易損壞、掃具設計不符合人體工學…等答案,也有學生注意到掃具存在因不當使用導致掃具破損而影響整體環境美感的問題。教師接著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掃具的重新設計讓環境看起來更整齊更美觀,學生討論後,小組上台分享結果,學生能說出掃具色彩重新設計、重新購買好用的掃具、加強收納規劃以及愛護掃具…等解決方案,藉由投票學生認為重新安排收納空間將掃具收納整齊是現階段可以立即執行的方法,逐步汰換掃具採購適合校園色彩的掃具為下階段的目標。
-
02認識環境美學與色彩的關係
教師準備不同案例讓學生認識環境美學為何?以教室空間與掃具的關係為例,引導學生思考可以透過怎樣的改變讓環境變得更舒適怡人,透過掃具的色彩改變及收納方式如何改變教室給人的視覺感受。學生能理解環境的色彩配置原則為何?怎樣的色彩配置能讓人視覺感到舒適?
-
03校園色彩採集
教師介紹色彩採集軟體-- Colors 色彩 APP,並利用 Colors 色彩 APP,在校園中分組以四個類別:新大樓、舊大樓、綜合大樓以及戶外空間(十字廣場、花園與操場)採集校園色彩。採集結束後學生將所有採集色彩的色票截圖後上傳雲端資料夾,完成小組的光武色彩資料庫。
-
04認識不同的色彩系統標示
教師介紹不同的色彩系統標示,如 RGB 、 CMYK …等。學生能看懂系統標示中各個數字的意義,更了解色彩的不同特性。
-
05光武色彩資料庫
小組將分組採集的校園色彩以明度彩度分類,共同創建光武校園色彩資料庫。
-
06掃具的色彩思考提案
學生先調查校園內使用的掃具與市售的掃具色彩有哪些,再從光武色彩資料庫中了解多數環境色彩的特性,進而思考掃具的重新配色,教師提示相同色系與衝突色系的配色原則之不同,以及秩序原則中成套的概念,讓學生能以成套的概念來重新設計校園掃具的色彩,完成校園掃具提案書,下節課跟同學分享。
-
07校園掃具色彩提案
各組上台分享各組的校園掃具色彩提案,教師給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