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國中時期的青少年對性別議題充滿了好奇,有些甚至存在著性別認同的疑惑,藉著設計廁所性別的標誌,讓學生觀察生活裡關於性別的色彩表現如何?而這樣子的安排是否理所當然?再進一步探討其中的合理性並思考相關的社會問題,甚至是從新聞事件都可以發現性別不平等或不平權的狀態,我們如何去正視這一個問題,比較近年來國際上對性平議題的各種文章,提出哪些不同的政策和措施甚至跨性別廁所存在的,在未來可否取代兩性的模式,使學生對兩性平權更有意識,擁有更包容和平等的環境,並通過創意來促進性別平等的實現。希望這個課程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並啟發他們對性別議題的更深入理解和關注。
美感預期成果
- 提高學生的性別意識,在生活中看見性別與跨性別、性別不平等相關議題,打開性別之眼。
- 理解性平教育涵義,培養學生性平素養。
- 思考色彩與質感所賦予的意涵運用於生活環境中。
教師課後省思
性別平等似乎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議題,但在習以為常之下卻不曾深入去思考內在的問題。在課程裡學生們體認到這些不平等的存在,並且開始想像面臨到的時候會如何去應對?面對這樣的問題可否由自己做起,做到尊重與共容,性別平等不只是權利的問題,更關乎社會價值與尊重。男性與女性應享有相同的機會,不受刻板印象限制。然而,仍存在薪資差距、職場天花板及家庭分工不均等問題。女性在職場常遭遇升遷障礙,男性則承受傳統性別角色壓力。藉由課程,提醒學生思考現實中的問題,仍需持續努力,推動真正的平等與包容。打破刻板印象而不受限於性別,讓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能力與興趣發展,實現真正的公平與多元共榮的社會。
-
01性別意識的探索
1. 提問:
(1)你覺得我們活在21世紀AI的世代,還存在性別歧視嗎?
(2)AI會性別歧視嗎?
(3)性別歧視有存在校園嗎?
2. 播放影片:像女孩一樣跑步,讓學生想想影片中探討的是關於什麼?
3. 分組探討:請學生從生活上、家庭中、社會上、的刻板印象,舉例並進行討論。
4.思考不平等的原因?不平等的影響?閱讀安妮新聞(貓派V.S狗派),開啟平等與同理的關係。
讓學生認識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存在,並探討其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
02性別平等的歷史回顧
1. 介紹性別平等運動的歷史,包括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2 .釐清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性別刻板印象、性傾向(性取向),以及性別平等╱歧視、多元性別等。
3. 從社會新聞案件探討性別不平等的存在性
4. 探討國際上對性平議題的相關事件。 -
03性別識別何處來 色彩、造型篇
1. 請問男、女生特質為何?小組討論、學生用便利貼寫出,再加以分類。
2. 色彩有性別嗎?你認為如何分類?各組討論,小組派員報告。
3.在學習單上試著以線條來表現兩種不同性別。
4.老師發下兩張A4紙,美工刀及剪刀,請學生試著剪出(或割)以基本造型來表現兩種性別的特質。
5. 將基本紙型加以外力使用撕、柔、捲、搓......方法各種改變質地。 -
04校園質感探索
實地探查校園質感
1. 材質的類型也隨時代而更多元,觀察校園裡自然的原始材質(raw materials)、人造材質、時代性科技材質及各種擬真材質。
2. 質感搭配的理由為何?是實用性?情感性?視覺性?
3. 使用拓印採集各種質感樣貌。 -
05校園色彩探索
小組使用色票拍照,分區收集校園的環境色有哪些?包含自然物與人造物,並紀錄色彩於環境的感受。
-
06設計廁所標誌1
老師說明各品牌的LOGO設計及色彩涵義,向學生介紹設計性別平等的廁所標章的任務,解釋其重要性和意義。請學生自行設計男女廁所的標章,結合色彩與質感,將觀點和價值觀具體化。
1. 是否考慮廁所周圍的環境色?融入或是對比
2. 材質的選取依據標準何在?物件的質感搭配有協調性與特殊性,如何適當地運用以達成與環境的美好共存?
3. 思考後先畫出設計圖,回家收集準備材料(特殊材料老師可提供,如卡點西德、石膏模具...…等) -
07設計廁所標誌2
1. 依據上一節課設計圖,自行將準備材料進行製作 (可選用環保材質或回收物等加以運用)
2. 可同時考慮表現形式,平面或立體?吊掛形式? -
08發表
課堂中發表個人設計理念 ,課後並置於在公告欄展示,公開讓全校進行票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