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因你而在 You N Me

核心概念
  • 合宜的生活美感
  • 比例構面的能力
  • 結構美感與人性化設計的整合
美感知能
  • 人體比例與家俱間的概念
  • 紙材厚薄與結構的穩定性
  • 物件接合的應用方式
  • 產品設計中比例/結構的運用
  • 了解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
  • 了解輔具/傢俱中結構設計的重要性

課程概說

就讀中山高中的小蛙,在踢足球時不慎碰撞跌倒,右腿輕微骨折,醫生將它打上石膏固定,並叮嚀他要好好休息,避免二度傷害。受傷後的小蛙發現,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切,在受傷後每個動作都變得艱難,諸多的系統化設計使身障者不便,需透過他人協助才能順利的坐下。腿傷復原後,小蛙開始進行專題研究,訪問與跟他有相同處境的福科國中生小福,雙方透過書信往返的方式,了解彼此間的需求及想改善的地方,希望藉由行動研究,改善現有的傢俱設計,實踐美感精神提升生活品質,讓人人都成為美的鑑賞家,從美的角度看世界並尊重關懷他人,讓更多有特殊需求的人,擁有友善空間度過幸福的每一天。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能對自身與環境的發現,進行美感知覺的探索,內化並能說出透過觀察後的經驗認知。
2.課程活動中能了解物件本身結構的平衡性,及比例的規則性。
3.透過引導、探索、課間活動循序漸進的美感主題課程,讓學生能主動的發掘問題及可能性,透過小組對話進行修正與調整。
4.了解結構美感,亦能更深層的了解桌椅高度算法及何謂人性化設計,且設身處地的分組合作出一個具有溫度且能承載的桌子。
5.透過情境課程進行了解及實際經驗,產生同理心進行客觀判斷,將其認知轉化成為更人性化的設計品。
6.與台中市立福科國中進行作品串聯及經驗分享。
7.中山高中校內成果展,學校師生進行體驗。

教師課後省思

(1) 教案中第三階段承載的挑戰—「如何運用一張紙突破2D平面,演變成一個立體結構,以「摺」的概念去思考立體造型」,於課程執行時設計「紙飲料提袋操場跑一圈」的活動,希望以較為有趣的方式,透過摺紙、不能黏貼的接合方式、離心力測驗、高速奔跑測試結構穩定度,讓學生從中學習結構構面並勇於挑戰。
(2) 原定第二階段結構—「美感藉由學生搭建Keystone造橋活動,從中探討結構力量傳遞的方向和穩定的結構」,挪至第三階段承載的挑戰活動之一,由淺入深的方式,讓學生從a.疊疊樂小木條的穩定度,至b.紙提袋結構測驗,再深入了解c.拱橋結構Keystone的承載,並以人的體重實際測試其穩定度。透過漸進式活動設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將經驗加以自省內化。
(3)學生對於「比例」的認知較為薄弱,例如:一張椅子高40cm、寬30 cm,如何將其同等比例縮小至三分之一,部分學生容易觀念錯誤,教師須多提醒。
(4)此教案原定製作1:1的桌椅設計,但因考量作品運送問題,除小孩題目比例改為1/2,其餘皆為原尺寸之1/3,以利兩區作品寄送。
(5)透過活動觀察,了解自然組的學生較勇於挑戰「力的承載」課程,相較於手繪課,學生更喜愛手作課程。
(6)桌子與椅子不同,椅子需要承載人的體重,但桌子以功能性為主,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桌子的功能。

課程規劃
  • 01
    比例美感構面

    1.人為何需要美感認知。2.引導學生了解自身比例。3.分組丈量人體各部份尺寸。

  • 02
    肢體與生活環境物件的比例

    1.分組丈量肢體動作的尺度。 2.以人體各部分和測量肢體動作的尺度,推測傢俱可能的大小。 3.系統傢俱和建築空間中比例的模矩應用。

  • 03
    結構美感認識

    1.帶領學生觀看生活周遭的物品,並了解自然界中動、植物的結構。 2.KEY STONE 實作測驗,從中了解結構力量的傳送方向。

  • 04
    一張紙的可能性

    1.引導學生如何將紙張2D轉3D。 2.透過設計摺學教導基本摺紙技法及應用。

  • 05
    承載的挑戰

    1.學生每人會拿到不同厚度的紙材與木條,經過思考與實驗,以非黏合的方式進行組裝。 2.製作出能乘載一公斤重量具美感造型的立體結構,最後全班討論分享。

  • 06
    生命教育I 一生會遇到的桌椅&創意發想

    1.引導人性化設計,讓學生思考如何運用結構構面完成課程指定 任務。 2.了解特定族群之所需,透過台中市立福科國中所設計的椅子進行創意思考,設計出成套且合宜的人性化桌子。 3.應用「力與美的結合」,了解特定專屬族群使用物件之需求,例如:孕婦所方便使用的桌面、身體殘缺所需使用的桌面、幼兒所需要的桌子…等。

  • 07
    立體造型桌子(一) 結構製作

    1.分組討論教師所設定之題目,並繪製草圖製作模型。 2.透過限定材料進行結構設計。

  • 08
    立體造型紙桌子(二) 結構補強與修正

    1.各組於製作過程中進行物品試用實驗,從中發現問題並補強。 2.不斷省思結構的均衡性及完成指定任務。

  • 09
    生命教育II 可撐體的情境研究

    1.給予情境學習,透過障礙體驗能說出自身感受。 2.透過實際感受紀錄作品需修正處。 3.各組分享製作過程中所遇困難與解決方式,進行班級經驗交流。

  • 10
    結構細部調整與修正

    1.進行桌子細部修正,於調整過程中能不斷實驗及反思、改正。 2.於修正過程中需進行紀錄,思考結構中的舒適問題,進行補強。

  • 11
    作品理念分享

    1.小組成果暨創作理念發表,說明作品「調整前」與「調整後」後。 2.訓練表達與膽量,讓他組同學進行乘坐體驗並分享使用心得。

  • 12
    跨區跨年段經驗整合與展示

    1.與中區台中市福科國中進行縱向學習,桌椅套組整合總檢分享。 2.國、高中意見交流,分享實作經驗及美感體驗。 3.作品展示與全校師生交流。

蔡嘉如
高雄市立中山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中山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