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生活記事質手帳

核心概念
  • 質感構面的美感
  • 合宜的質感構面
  • 質感的搭配運用
美感知能
  • 覺察生活中的質感
  • 描述質感的意象
  • 進行質感的搭配
  • 進行質感的搭配

課程概說

生活中我們最常接觸到的是紙材,每一張紙握在手上都有其獨特之處,包含不同的質感、觸感、硬度、厚度和重量感,紙張因應不同的目的,必須考量不同的面向,讓學生從探索紙張的質感,開啟基礎審美的質感經驗。
而在生活旅行中很多店家景點都有專屬印章,所以進一步透過印章和紙張的相遇,讓學生能反覆試驗比較,結合一個紀錄的概念,給予它合宜目的性,也從用印的痕跡為紙張留下更多溫度。接著選用不同材質來做襯紙的搭配,提供各種媒材作接合的工具,如膠水、口紅膠等,擴大紙質組合的可能性。最後讓學生分組討論發表來欣賞美的巧思。
期望學生從課程中質感的體驗搭配,進一步能有美感的記錄生活,提升生活的溫度。

美感預期成果

從質感的簡報到實際各種紙質的觸摸比較描述,透過用印到各種質感的搭配組合,期許學生對生活中能注意更多的質感細節,並尋求合宜的搭配產生美感的生活。

教師課後省思

質感是一個很有趣的主題,融入拼貼學生大多覺得有趣,但是準備過程很辛苦,老師花很多時間去不同的材料行採買,但囿於老師準備又會有老師限制的框架,所以一開始有要求學生準備,但也遇到學生不準備以及不理解的問題,花上許多時間在溝通,造成時間的延宕,但也是給予學生和老師成長的機會。
過去我是個控制慾很強的老師,但這個課程中我必須等待學生去試驗,不能給予太多建議,找到他覺得合宜的質感搭配。放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學生會找到自己的信心,透過分享學生好像也得到很好的回饋,算是老師意外的收穫。
在未來課程規畫可以放在三年級上學期,結合畢業紀念冊扉頁設計,或許更實用也更有趣。

課程規劃
  • 01
    課程介紹

    教師以簡報導入質感的概念並透過分組討論進行紙材質感的描述。

  • 02
    印與紙相遇的可能

    教師準備不同磅數、塗料、白度的紙片,先讓學生進行視覺和觸覺質感的探索,接下來請學生在不同紙片上去蓋章,在小組中討論並挑選自己喜歡的作品。

  • 03
    印紙和其他材質激出的火花

    延續上周課程,教師準備各類質材如:皮革/木質/金屬/織品/塑料,讓學生和上周喜歡的印材作品進行質感的搭配,並輔以適當的方法如:白膠/口紅膠/膠水/膠帶/紙膠帶/迴紋針/圖釘進行黏接的嘗試。

  • 04
    小組作品的質感再創作

    分享與賞析,並嘗試用上述質材再將小組作品進行一次質感的搭配,並上台介紹欲營造的質感。

  • 05
    自選生活事件進行創作質手帳實驗

    回到個人生活經驗,請學生將其生活中值得紀錄的紙材(如票劵、DM、名片、或物品的局部等)透過合宜質材的搭配,完成一張生活記事質手帳。

  • 06
    作品發表與回饋賞析

    最後進行總結發表與回饋。

魏妤珊
臺南市立文賢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南市立文賢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