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建築vs光影

核心概念
  • 能計算並分辨不同時間光影的變化
  • 能分辨線條與影子的屬性
  • 能知道攝影取景的角度
美感知能
  • 能繪製玫瑰花窗比例與簡單的構圖
  • 能根據色彩原則及設計的構成搭配
  • 能運用攝影巧思完成採集光影的作品
  • 能運用美術技能進行創作

課程概說

光線其實是一種輻射線,它可以穿過一些介質的物體,比如水,玻璃,薄塑膠布等。
或者在一些物體上發生光的折射。由於被攝物體的性質不同,光也會發生比如反射,折射,投射等不同的現象

課程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光的建築:以哥德建築玫瑰花窗,引導學生認識建築與光影的美感關聯,介紹柯比意、安籐忠雄作品之光的應用。
二、光的連結:引導學生認識光和日常生活間的互動,籍不同素材的創意應用,讓學生從探索光、影間的變化,建構美感體驗,美感的養成是要從生活中去經營與養成。三、與環境間的互動:從自然中導引光的流變,並帶領學生從教室內走到戶外進行創作。

美感預期成果

1.能暸解構成的秩序之美,光影與建築關係,光影與生活間的互動。
2.能思考物件在空間的構成與比例美感。
3.能連結攝影的技術與觀看的角度。
4.引導學生將美感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對生活環境多一些觀察與感受。
5.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觀察、描述、分析,並動手操作體驗,完成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1.引導學生對光影認識,學習關於色彩、構成的美感構面。
2.課程採分組教學,每組約4-5人,進行個人任務與小組合作學習。
3.利用金屬鋁片創作,材料選擇0.05公分鋁片仍不易切割,需簡化構圖方便切割,安全考量應叮囑用刀的規則。
4.實行自評及互評,讓學生理解創作理念及觀察力與表達力的訓練,總結討論並歸納出校園最美的光影角落。
5.本課程作品可延伸為進階課程的創作材料,如屏風、燈飾等。

課程規劃
  • 01
    光之密碼

    認識建築與光影的聯結,以玫瑰花窗至柯比意、安籐忠雄的作品為例,由繁至簡,由多減少。

  • 02
    遊戲光彩

    複習色光的原理,以壓克力版進行玫瑰花窗實作,並利用遊戲學習,體驗色光變化及光影的重疊組合

  • 03
    光影探索-構成I

    探訪校園中的建築、植栽物件的光影呈現,利用Ipad記錄光影變化,以攝影、素描形式表現光影角落

  • 04
    奧妙光動-構成II

    將校園記錄,選擇一隅光影角落,構思圖象並減化為幾何造型,作品可為平面或立體。

  • 05
    光的流變-構成III 

    利用金屬鋁片等媒材進行裁切,完成具穿透性、鏤空及可以產生互動的作品。

  • 06
    有感生活-呈現與分享

    回到光影角落將作品並置,透過「觀察」與「整理」提出「詮釋」,學生能陳述與分享,懂得思考與延伸的更多可能性。

顏惠菁
臺中市立大甲國民中學 教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