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玩美族藝

核心概念
  • 觀察原住民各族群服飾文化色彩
美感知能
  • 影響視覺美感- 顏色明暗、彩度的調整
  • 影響視覺美感- 色彩的大小比例

課程概說

仔細觀察原住民各族群服飾文化色彩,引導學生認識色彩在畫面佔的大小比例,會不會影響視覺美感。提供不同的明暗、深淺色彩材料,讓學生覺知色彩與美感關係,運用在設計作品,透過有秩序的排列組合呈現視覺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1.能從所提供不同的色彩材料中,覺知色彩與美感關係。

2.能舉例說出色彩在畫面佔的大小比例,會影響視覺美感。

3.在色彩的運用上,能選擇出協調的色彩。

4.能進行分組討論與小組成員共同學習,並分工合作達成學習目標。

5.能透過色彩的組合運用設計具有美感的物件。

6.能透過作品呈現來表達自我對美的感受。

7.能藉由口語表達說明作品設計理念及所具備的美感形式。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過程中發現,七年級學生在剪刀的使用上,及打單結或死結能力較缺乏,比較不會主動去發掘問題、解決問題與討論,較被動式的希望由老師直接提供給與知識;【體驗實作課程】較具學生吸引與期待,尤其毛線球器如何使用及毛線色彩配色問題, 直接挑戰課程是否熟悉與認知讓孩子印象深刻。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介紹原住民各族群的分布區域、服飾色彩。

  • 02
    第二堂

    提供不同的明暗、深淺色彩材料,讓學生覺知色彩、比例與美感關係。

  • 03
    第三堂

    引導學生在色彩的運用上,能選擇出協調的色彩,透過有秩序的排列組合呈現視覺美感。

  • 04
    第四堂

    引導學生從原住民服飾中所學習到色彩美感,運用在設計作品,完成設計圖。

  • 05
    第五堂

    引導學生完成設計圖。

  • 06
    第六堂

    作品呈現與發表分享。

劉吉益
臺東縣立知本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東縣立知本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