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從挑選一個喜歡的顏色,包裝乾燥花開始,讓他們發現自己覺得好看的顏色未必是適合的色彩,顏色的搭配其實有其目的性。探討類似配色與對比配色對校園圍牆物件的合用性,再加入色彩意象的探索,透過這些活動,讓學生自己能歸納出配色的規準,最後再於修改花束的包裝中驗證,期待學生能思考何為主、何為輔,理解並運用色彩之間的關連性。
美感預期成果
帶著學生先看見彩度,再透過選色及配色的練習,累積對色彩的敏銳度,知道色彩間的關係, 並且能理解顏色的存在和周遭的環境息息相關,進而尊重所處的生活環境。
教師課後省思
色彩配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在沒有上過色彩學課程前,配色原則大致是主觀的。經由本課程的講解與實作後,學生也能將色彩配色運用在生活中。
課程規劃
-
01第一堂
請學生從桌上各色的紙張中挑選一張喜歡的顏色留著,接著修剪、綑綁乾燥花束,並將紙張製成花束包裝。期望學生藉此體會出自己喜歡的顏色未必是適合的色彩,顏色的搭配其實有其目的性。
-
02第二堂
藉由觀察同學們花束包裝的選色及生活中的 NG 用色,讓學生發現彩度的存在。在印刷好的圖片上,為校園圍牆重新選色,在此同時能考量環境色彩及彩度的影響。
-
03第三堂
延伸上周作業,讓學生練習調製與牆面呈現高低反差的兩種色彩,利用型版印製圖騰在牆面的位置上,並感受這兩種不同的配色,其目的性為何?從中挑選適合的色彩呈現, 並互相觀摩分享。
-
04第四堂
提供不適合的招牌色彩,讓學生思考招牌上文字的特質,試著重整配色。
-
05第五堂
讓學生思考包裝的目地和意義,修改第一節的花束配色,並挑選適合的彩帶裝飾,再思考給予花束一個適合的形容詞,即為風格的表現。
-
06第六堂
延伸上周進度,思考此風格適合的贈與對象,再配置合適的卡片色彩,並互相觀摩分享,讓學生思考色彩的整體感如何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