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生活中充斥形形色色的商品設計,然而並非所有能夠販賣的商品皆是良好的設計,一個平凡的物件、一張乾淨的白紙在經過設計美編後,能為其增添龐大的附加價值。設計是讓生活更美好的創造,在生活中的每個物件都是經過設計的,但我們卻較少去觀察設計中考量的問題有那些?因而對一件經過設計後呈現出簡單概念的商品所搭配的高價金額困惑。本課程以生活中”食”的面向為出發點,透過餐具對食物的襯托作用來認識一件餐具使用的質感、色彩、結構所帶給我們在飲食、視覺上的影響,並在認識構面的過程中培養設計思考的能力,期望在研究餐具的形體、擺設過程中,能體會構成美的要素,並將之透過商品行銷包裝的方式,完成一套餐具設計、擺設規劃,以及行銷的DM產出,在設計過程中體驗、知覺美的基本要素。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在體驗餐具的製作過程中能了解設計考量的要素,並透過實作設計後能了解餐具的造型對機能的影響;在一系列的練習活動中逐步累積餐具設計的歷程,而在最後的行銷包裝企畫中能夠整理出前幾堂課所使用到的美感構面,思考其設計原因,完成設計思考的實踐,期望能在自己生活中選用合適質感之物件營造出美感環境。
教師課後省思
由於本次課程期望學生能練習到每一構面的概念,而將質感、色彩、結構同時設計於課程活動中,以致每一構面的練習都較為粗淺,無法深入體會及思考運用這些構面改善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故在課程前期立即調整,將原有的餐具結構改造活動刪去,聚焦於材質的設計和色彩的使用,從餐具的質感及色彩設計中思考這些美感要素之於生活的功能及影響。
本次課程活動能有效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以小組分工方式從自己設定餐具銷售對象到實務完成紙餐具的質感及色彩改造,學生能在討論過程中互相激盪出天馬行空的想法,並在操作過程中慢慢修正各種想法的可能性,最後上台發表更能將各組嘔心瀝血完成之作品,在有創意的叫賣發表當中解說各組的設計理念。能夠完成作品不簡單,但能夠了解自己設計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想法更是難能可貴的事情。未來期望能用相同的方式,適時增加一些節數來將未能執行的結構或其他美感構面加入,讓學生在一個完整的設計活動中運用美感構面解決問題是往後可以更加努力去嘗試的方向。
- 01餐具的世界
欣賞不同餐具的設計,討論餐具搭配食物的使用,對生活的幫助及功能,並比較免洗餐具等拋棄式用品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白色免洗碗vs白色瓷碗),開啟在設計中可使用的構面介紹,並以後續課程分別以實作練習構面的思考。
- 02餐具的結構改造(一)
餐具形成的第一步為塑形,先以市面上出現之特殊造型餐具為例,討論結構精簡與結構複雜之餐具差異,比較其實用性、藝術性。學生在看完範例後需以現成的免洗餐具嘗試改變其造型,完成結構的改造任務。
- 03餐具的結構改造(二)
繼續完成上週餐具製作
- 04餐具的色彩搭配
以ikea的餐具配色討論設計意圖,並介紹色彩對飲食的影響(色彩與食物固有色的搭配、與食物種類甜食或鹹食的關係、與民族文化有關的餐具色彩、與飲食心理有關的色彩)。
- 05餐具的構成排列
介紹各國飲食文化形成之餐具擺設形式,討論擺放方式的異同。學生需嘗試利用組員完成之餐具搭配個人攜帶的現成餐具進行布置,完成一小組的擺盤練習,並發表其排列的規則或參考的模組為何。
- 06餐具組設DM設計
以生活中DM為例進行賞析,說明好的設計讓被行銷物價值倍增,教師訂定目標:嘗試將自己的餐具組賣出去。學生需將上次拍攝的餐具俯視圖選擇其中一張,利用現成的餐具擺設版面中的空白處,加入簡單文字說明,完成一DM設計列印出成品,並上台發表6堂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