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

質感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本課程以種子為出發點,品嘗種子食物,學習利用五官觀察,從中發現種子質感透過不同形式轉換後,除了呈現多元面貌外,還組合傳遞出多層次感受。接著利用種子分類與記錄活動,豐富質感形容詞,再運用萬花筒增倍效果,實驗不同的配搭思考質感如何搭配合宜恰當,最後將所學實際運用於設計質感小容器。此課程,期待學生能將之擴散延伸至周遭食、衣、住、行中,讓美感真切的存在於生活。

美感預期成果

  1. 原教案成效分析:
    原教案以菜瓜布為舉例,雖然不同菜瓜布的質感差異分別明確,非常適合觀察,但有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卻沒有實際使用經驗,導致在討論與思考過程中無法產生共鳴。因此做修改,實作黏土操作部分,因時間受限原教案並未施行,新教案內放入。
  2. 教學期待:
    此次以「種子」為主題,食物中有許多是由種子為原料,食物的質感相當多變,如黃豆可以是軟的、脆的,甚至可變為液態食物,相當的有趣。希望透由此課程的觀察與實作,能貼近生活引起共鳴,並期待培養學生應用質感的美感素養,未來能享受生活美好層次。

教師課後省思

  • 問題與對策
    1. 「配之合宜」學習單,情緒感受的部分較為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因此需舉更多的例子說明引導,未來這個部分還需做難易度的調整。
    2. 麻粩的舉例很能引起學生好奇與學習興趣,多層質感,能談到許多質感面向。但麻粩是特定節日食品,平時不易取得,並有許多學生未見過或食用過,而無法分享記憶質感,未來教材會尋找更普遍與適合的物件。
    3. 帶殼的種子操作過程中易碎,導致學生分辨上會誤認,操作前要提醒學生,勿用力過大壓破殼。
    4. 布置分格盒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習慣性把紅豆與綠豆搭配一起,可提示學生採質感對比的搭配的方式,如大小、顏色、粗細的對比,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 未來教學規劃
    此次調整過的質感課程計畫,採用麻粩做質感體驗與觀察材料,增強了學習動機與成效,但部分學生對麻粩不熟悉,未來的教學規畫上,將重新找尋更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