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從生活中發現我們日常所需的「用品」皆是由不同質感的器具或物件組成,用品可以對應出使用者感受的譜系建立出生活的美感經驗。邀請學生從生活中帶來認為合宜花器,以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課程主要以水泥易塑形的特色讓學生重塑花器,並透過加法、減法的技法改變水泥花器的質感。接著考量花器的質感與植物的選擇,讓學生體驗盆栽之美,了解重視生活質感的改變即是提升生活美學的一步。
從花器重塑、學習質感的選擇與搭配、了解何謂合宜的花器等,期待學生透過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生活關鍵能力。

美感預期成果

1.發現(同一色彩的)質感風貌。

2.能辨識感知質感給人的不同感受力。

3.能探究相近觸覺的質感物件。

4.從生活中發現與分辨質感的影響力。

5.進行質感表現的可能探究。

6.認同質感在生活中的價值並分辨其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一)生活美學的實踐:學生喜愛

花器是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一項生活美學,但從課堂的體驗,讓學生了解關注花器的質感,可以帶來生活品質的重要改變。也因為是生活美學、是學生信手捻來的議題,更能引發學生的共鳴與喜好。

(二)做中學的問題導向教學:關鍵能力、素養

課程進行中,不斷希望學生以解決問題的方式去思考如何選擇?如何做?在這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人物,而老師如同搭鷹架般逐步讓學生往目標前進,也同引導員般在旁指引。課程內容以生活素養導向的題材,為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關鍵能力。

(三)課程的教學反思

1、過程中學生的選擇多樣性,但往往教師只有一位,如何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引,在這方面老師的確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學習如何分批、分組地與學生對話。

2、植物的換盆、照養非個人專業,為給學生正確的觀念,故須尋求校園專業教師協助,以協同教學的方式達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