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教案以實作經驗為主軸,以『衣』生活向度色彩相關的織、印、染為主要探索內容,讓學習者經由手作發現能出現在身上的色彩相關元素如何製作與展現有實際體驗,累積生活美感基礎。經由積極的創造力突破消極的消費選擇觀念的限制,開創「合宜」、「共好」的美麗願景。

本教案加強學生們衣著美感與文化感受性教學,藉由校外參訪(『台北市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衣飾與文化」專題常設展),以開拓衣飾與色彩相關的文化與工藝製作視野,減少單純認知論述,鼓勵合作、探索、發表、分享,最終建構共同追求的美感標的,成就教育最高目標。習作歷程運用校園環境空間為展示載體,發揮校本創造力自信,相互觀摩精神,形成校園獨特美麗風景。

美感預期成果

 

1、強化學習者學習試探能力,能從自身出發逐步發展對生活環境的美感覺知。
2、學習能兼顧「美感力」、「鑑賞力」與「創造力」的多元平衡發展。
3、在美感素養中強化「合宜」與「共好」精神,並將創造力實踐回饋學校生活環境的改善。
4、能延伸發展出其他符合學校優質生態條件的色彩學習課程(如:校園植物染等)。
5、預期透過美感學習,可逐步建構本校美感願景:「美感自信」、「思辨慎擇」、「行動創發」與「合宜共好」四項以補「藝術創想力」描述之不足,並包含了新課綱『自學、互動、共好』的內涵精神。
6、由於實驗課程時間有限,最後一節收集的「班級設計」構思,另擇合適單元與時基作具體設計教學與成果發表。

教師課後省思

(一)手作樂趣多,備課要周延,學習空間要彈性發揮,學校資源要逼出來。
(二)學校特色資源與行事曆的整合,能使學習更多元豐富與契合校園生活節奏。實驗教案應勇於嘗試。
(三)校外教學動員廣,經費編列要更有彈性(如:身障學生的隨行助理與交通安排,經費項目難以滿足)。
(四)對中一學生來說,手作體驗的成品難說有很高完整性,應就簡單易行 的體驗目的,與合作經驗為主要學習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