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美感電子書提到:「質感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可惜大多數時候,人們將五官感覺視為理所當然因而不易察覺......。」本課程聚焦於「紙的質感」,從發現生活環境中紙材運用之質感採集為起點,先接觸各種紙材表面,再閱讀及感知紙材的表面觸感、光澤、功能性等訊息,以累積學生個人對紙材的「質感經驗」資料庫。
接著進行「紙感實驗室」探索課程,實驗處理單一白色紙材的質感表現可能性。
第三部分為「紙感專題研究:紙與光」,將紙材質感研究的結果,嘗試運用於燈罩設計,運用單一白色紙材,加以實驗處理於固定桌燈結構,專注於紙材質感與光的搭配變化,以獲致選擇並處理紙與光的合宜質感之美感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質感本是生活中最為直接的美感經驗,本課程預期經由聚焦於學生最易取得並運用的「紙」為質感研究主題,透過於生活及校園環境的紙材質感採集,累積學生對質感經驗的豐富度及敏銳度,並藉由小組合作,針對紙材質感處理方法的多元實驗,培養學生從發現質感到創作質感。進而針對「紙與光」的專題研究,思考與實驗紙材質與光線的搭配關係,體會生活中合宜與舒適的光線氛圍之「質感」美感經驗。

教師課後省思

「質感」構面在學生的生活情境往往被忽略,不是沒有,而是普遍不被重視。如何喚起學生對質感有感,連結從小到大的質感經驗至為重要。本課程最先採取「廚房紙巾」這樣的素材,配合創意廣告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紙巾的質感,及「合於用」的功能之間的關係,得到頗為成功的迴響,並順利銜接之後的「質感採集師」與「紙感實驗室」之操作活動。

在給予任務目標,學生透過團隊合作一同思考討論並實行,學生普遍對「質感採集師」與「紙感實驗室」這樣可以動手實作的課程顯得興趣盎然,在實作中對質感經驗可以非常「有感」。利用收集盒與牛皮紙版的成,美麗的成果也頗富成就感。

隈研吾的「擬聲質感」任務,將學生的質感思考拉到更高的感受層面,也讓燈罩設計的思考點更加收斂聚焦,將原本難以具體的創思德以落地,這樣從發想、打造原型、修改實驗的「設計思考」過程,得以讓學生「有感」,可以「直接面對」、「有所感覺」,而過程中學生所獲得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將可讓美感教育深植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