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生活中空間比例探索/以避難空間為例 | 美感教育

真實生活中空間比例探索/以避難空間為例

課程資訊
  • 學校:新北市立樹林高中
  • 教師:盧智敏
  • 課堂:視覺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教學單元設計以「安妮新聞」為媒介,由初步接觸啟發興趣,引導到進階閱讀,了解這份報紙的結構要素與主題呈現;再透過指定閱讀篇章的連結,進入本教學單元的探索主題(空間比例)。以美感構面來分類屬於「比例」構面。

本單元設計主要運用以「地球」為主題(Vol:3)的報紙內容為基底素材,延伸探討真實世界的避難空間議題,思考其空間大小在容納了各種避難必需用品之後,身體活動(基本的坐、臥、進食等生活作息需求)經驗的真實模擬。是一次從認知、想像、縮版手作模型再到真實空間身體模擬的感受性經驗整合的實驗性教學。

課程目標

1、透過學習單引導,藉由多元開放的閱讀發現「安妮新聞」中感興趣的內容並收集回饋。

2、透過進階閱讀指導,發現「安妮新聞」的內容要素(包括:版式、頭版、封面插圖、出版資訊、大小單元、主題呈現等),以便能順利進入主題學習引導。

3、透過指定閱讀的篇章,引導出「空間比例」主題的連結,並提示進入避難空間議題的關注。

4、從各種新聞素材的比對、思考判斷 ,擬定避難生活的基本必需品清單,並想像這些物品在有線避難空間中的擺設與動線安排。

5、藉由縮尺模型製作(配合同比例人偶),模擬體驗人與空間比例的關係,進入空間比例的學習。

6、在模擬的避難帳篷空間哩,分組發表避難必需品擺放與人的基本作息(坐、臥、進食等基本作息)與進出動線等的基本安排。是身體參與式學習的本意。

教師課後省思

(一)我很喜歡這份以閱讀為本的開放多元的跨領域教學素材,也喜歡看著學生專注從閱讀理發現感知世界的模樣。我在代班的歲月裡也很重視閱讀教育,這份報紙的內容素材真是難得的豐富而且有樂趣,我都主動向他科同仁介紹,並允諾實驗教學結束後可以將報紙分享給大家教學使用。

(二)單元設計切入真實生活/

我覺得實驗教案就應該超越日常教室教學的風景,嘗試不同的生活領域連結。這個單元我想藉Tipi帳篷連結防災教育,從有限的空間中體驗人與空間及物品間空間分配、位置經營等實際的生活經驗。一般空間學習都會帶進比例縮放的概念與技巧,所以我也從Tipi帳篷聯想到空間模型製作,用縮版的模型與同比例人偶來協助建構學生空間尺度的思維。但是後來我想到帳篷的平面面積不大,不如讓學生體驗實際空間活動的模擬,於是最後呈現的方式改變了,我覺得是更有魅力的。

其他期別的「安妮新聞」還有許多讓老師天馬行空想像發揮的地方,我也樂於繼續探索各種應用的可能性。

(三)遇到新資源能主動閱讀的美麗風景/

我們一般都太熟悉學生被動學習的影像了,怎樣創造學生主動學習的影像?「安妮新聞」精心構思的五份報紙,涵蓋天文、地理、未來、想像、溝通等等跨域素材,是單獨一位教師知識經驗難以負荷的文本。教師應該是第一位讚嘆沉浸其中的享用者。盡管如此,為了撰寫教案,還是要苦思文本脈絡,創造式連結來發展為教材。我最終選用第三期「地球」主題為基礎,撰寫教學重點,但是捨不得學生遺漏了其他各期的寶庫,所以增加引用另外第二期「生物演化史」與第五期「設計與想像力」,期待發現能引起學生主動探索的自學向。

的確,「生物演化史」頗能吸引學生興趣,就像咸豐年代的「侏儸紀公園」般吸引我們的目光。不過還是沒有班級的學生玩起那「大富翁」來;「設計與想像力」對中七生來說太成熟,那許多種創意工作者的故事還是太久遠的未來式,只好拐學生來作填顏色遊戲了。

第三期的「地球」有地球立體模型、有印地安人帳篷模型,看來不少學生躍躍欲試,看來學生喜歡一看就懂的手作。才沒這麼簡單!想作模型就要學習「比例」,於是實驗主題就呼之欲出了。

 

(四)繼續發展以互動(如遊戲)輔助教學的單元設計

中七學生剛從「玩耍中學習」的小學上來,靜下來專注學習的能耐實在太有限,能不能以強調互動(相遊戲)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我了解老師會很累!在教案發展到最後的階段,我還是還給學生一節像玩耍的體驗式學習。

盧智敏
新北市立樹林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 新北市立樹林高級中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