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單元課程結合國文科七下主題:近體詩,設計一系列的教學與任務,在總結性評量設計以下表格,請學生化身為社會觀察家完成近體詩創作!
總結性評量
Goal | 以「為○○發聲」為題創作一首近體詩,並分析此首自創詩(A分析、C創作) |
Role | 社會觀察者 |
Audience | 普羅大眾 |
Situation | 你是一位熱愛近體詩的社會觀察家,在觀察社會或自身議題後,有感而發,進行請近體詩創作並分析作品。 |
Porduct/Performance/Purpose | 請根據以下要求完成一篇近體詩創作。
抒發生活感受或社會議題於近體詩創作中,並簡要說明創作背景與動機,並對作品進行分析。 |
Standards/Criteria for Success | A分析 C創作 進行評估 |
- 首先進行課文以及近體詩格律教學。
- 請同學置線上圖書館查找資料找出近體詩詩人流派以及關鍵字判斷活動。
- 進行安妮新聞報閱讀。請同學翻閱安妮新聞報並且閱讀<不一樣的真實聲音>和<探索什麼是同理>這兩篇篇目!
- 學生可以先查找自己感興趣主題並且自訂題目完成段考作文素材準備。
- 段考作文測驗「以00發聲」。
- 近體詩創作專題報告(近體詩作品、創作動機與省思)。
- 成果發表與同儕互評(採用Google 表單)。
課程目標
- 學習國語文知識,運用恰當文字語彙,抒發情感,表達意見。
- 結合國語文與科技資訊,進行跨領域探索,發展自學能力,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 運用國語文分享經驗、溝通意見,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有效處理人生課題。
- 閱讀各類文本,提升理解和思辨的能力,激發創作潛能。
- 欣賞與評析文本,加強審美與感知的素養。
- 經由閱讀,印證現實生活,學習觀察社會,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增進族群互動。
- 透過國語文學習,認識個人與社群的關係,體會文化傳承與生命意義的開展。
- 藉由國語文學習,關切本土與全球議題,拓展國際視野,培養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與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可以自訂主題,找出自己感興趣的議題並完成創作,學生的學習動機較高而且能夠有更高的自律完成創作。
- 學生藉由「做中學」,理解近體詩格律並且能夠透過生活情境整合活用國語文內涵完成社會觀察的創作。
- 幫助學生藉由作業主題理解不同的價值觀與社會關懷,促進不同族群或物種的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