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美術教室像是一個小北百貨。
色鉛筆,有。顏料,有。剪刀,有。膠帶,有。尖嘴鉗,有。迴紋針,有。砂紙,有。夾鏈袋,有。牙籤,有。大的有,小的有,你想得到的通通都有。玲瑯滿目的工具和材料超過六百個學生在使用,如何利用收納盒整理和標示適當的提醒會落實生活中的美感呢?
引導學生從記憶中提取店家對物件排列收納的方式,利用簡報介紹美的秩序和構成,理解對稱到平衡到格線的美感,輔以閱讀書籍去思考認識收納的可能。
從美術教室出發,去觀察每種材料和工具的關聯性,藉由knolling引發學生興趣,提供各種尺寸收納盒,引導學生從排列中尋找適合的整理收納方式,共同創造美感雜貨店教室。
美感是對生活有感,是落實在生活教育中,如果收納上多一份用心,搜尋上多一分簡便,取用上多一分愛惜,就能讓生活多一點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原教案設計從生活中的書桌出發,觀察紀錄後教師再引導思考並再利用不同尺寸收納盒進行構成練習,實作課程和生活連結普遍受到學生喜愛。唯書桌必須進行事前拍攝準備,事後調整對照,針對本校國中生太多在課堂外時間進行課程規畫恐不易落實。所以改為學校美術教室空間,針對各種工具和材料進行規劃整理,期待提升教室美感,讓學生能進一步思索生活的習慣,並落實改善校園空間。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中學生對整理收納大多很感興趣,對能在課堂中閱讀參考資料摘要感到新鮮,但由於平時缺乏訓練,所以在閱讀和摘要上花了許多時間,無法在一節課內閱讀摘要和報告分享,必須用到兩節課時間。在操作上對knolling感到有趣,操作過程中亦可看到學生在思考構成中隔線的關係,但美術公物整理實作成果上,宥於提供的隔板和收納盒尺寸,教師覺得較難看出好的收納方式。最後延伸到版面設計,大多數同學都可經由引導了解其共通性,也能注意到構成中隔線的運用。
省思本單元從生活整理收納中出發,延伸到刊物版面設計,讓同學去了解生活中很多概念都有其共通性,個人覺得是一個很好的示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