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美感不單是知識,也不應該是生活教條規範,他應該是合於用的目的,並適應於整體秩序的。所以「美感教育」不是技術的學習,而是生活累積之經驗,當我們開始對生活中的事務敏感,便會開始願意開啟發現、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的歷程;換言之,「美感教育」是一種素養教育,也是一種自信心的養成。所以我想成立校園還色彩普查小組,藉由舉辦校園色彩普查活動,針對校園環境、建築、設施、景觀等…進行色彩的影像觀察、紀錄、整理出校園環境色彩,並嘗試挑選學校LOGO、標示、配置圖等…。依概念性色彩賦予風格…即是美感知能延伸性的運用。最後讓普查小組進行彼此的提案評分,經過公共議題的美學操作與歷練,累積關心環境之美的經驗,相信能達到完成提升國民美感素養的基礎目標。

美感預期成果

當時課程老師以六小時的美感教育課程,想培育孩子的觀察、分析、討論以及分享的能力,讓孩子打開眼睛看見生活中美與不美之處、並試著解決問題、提出見解,實際上與其如此的大期待,倒不如定位在對生活環境的看見。因為六節課很難改變世界,不過整體課程從孩子對美感課程的心得感受、分享,已知道開啟了孩子觀察的眼。

期待新學期的課程,透過課程意識所建構執行的每節課程,在對環境色彩知覺的問題,選擇適當的風格進行運用,此外也期望孩子能考慮色彩的主調色、意象與明視度的狀況,串起學生對於環境色彩議題的理性美感基礎與意識。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執行與心得分享

本課程名稱訂為「 色彩美感-環境、時光、色彩與人」;這六節課內容的安排上,通常在第一節課就會告知學生此課程的架構?執行什麼內容?如何進行課程與操作?並且讓學生分組?第一節課也是針對老師不認識班級上課模式建立很重要的關鍵,也是讓孩子嘗試與他人共同創造與實踐理想的機會,從不同工作角色的扮演,找到自己的興趣與能力。

除了課程說明之外,也會當場請班長當場安排此課程所需要遴選的三個小老師;工作分配如下:第一位是幫老師登記成績與聯繫告知全班課程的配合與需求,第二位是負責上課資訊相關設施,如FB、line的群組設定,上課前筆記型電腦的商借安裝與網路的連接設定,讓老師一到教室就可使用;第三位則負責上課過程的影像全紀錄。上課座位的安排我會託付班長負責,因為課程多以分組活動進行,座位的配置狀況就很重要,會要求環境整齊且要能到位,我非常注重細節,也希望孩子有所感受。

經過六堂課的安排與執行,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和安排下,確實發現了「 色彩美感-環境、時光、色彩與人」課程,一開始是理性的討論-環境色彩議題,讓學生具備色彩調查能力,且對所處的環境能有所認識、看見與理解,產生有感、甚至愛護行動。最後階段希望柔化僵硬課程,讓孩子連結生活經驗,色彩人單元的「影像、故事板」搭配「公仔人製作」就是這樣的橋段,因為唯有具溫度的美感,才能引發孩子心中的靈魂;如果孩子有深刻的認知,未來就會在意細節,擁有一顆細膩的心,達到探究自我與美感成長的期望。

六小時的美感教育課程,培育了孩子的觀察、分析、討論以及分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打開眼睛看見生活環境的美,並試著解決問題、提出見解,整體課程從孩子對美感課程的心得感受與分享,確實出乎個人的意外,李華婉:「課程學習到很多,主題讓我們找了以前的照片,懷念了舊時光,色彩學並不只是顏色的科學,更能帶給別人情感,當色彩擁有情感、記憶,就會變得更加繽紛,所以我學習到色彩學的意義,不是僅僅是沒有感情的公式,每一個顏色在不同時刻都有著不同的的意涵。」

涂宛芊:「我特別喜歡聽別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每個人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成長經歷,那是既真實又動人,也讓我們更了解彼此。印象深刻的是和組員一起做作業,大家互相幫忙,不會計較誰做得多或少,盡全力把作業做好,團結合作,我覺得這是難能可貴的。」其實可發現課程比預期成功許多,讓人感動萬分。

 

▍課程延伸的可能性

未來課程的模式,可依目前的課程架構進行延伸,教師可依此課程架構,抽換其中的元素,轉化為自身教案的彈性,「 色彩美感-環境、時光、色彩與人」課程是可兼顧各區的差異,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一樣,相信即使是相同的教案,但會有不同的成果。

若針對校園環境進行主題的改變也可,如將色彩改為校園環境自然、人工比例的調查,可讓學生針對校園環境比例的認識,進行分析與提出見解,並將它實際應用在生活之中。讓學生對比例議題的美感能更具提昇的能力;當然同樣的概念,也可以針對校園附近街道景觀進行比例美的調查,找出最佳色調的街景比例建築、行道樹。針對街道公共設施進行調查,理解設施的造型、比例的配置狀況進行研究、分析,甚至是街道路燈的造型、比例調查分析皆可。

漢寶德先生期待全體國民具備美感能力,進而改造台灣整體的環境;台灣現階段要了解美感是什麼?應先從理性的美認識開始,但過程可以結合孩子內心的情感與經驗。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參與美感教育課程事實上就是一種使命感,對我們生長的地方有所幫助,我們需要更多熱血的美感教育夥伴,共同打造具有美感素養的國民與生活環境為願景,此刻就讓我們一起打拼、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