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緣由:開學時,寄送到本校的是第15期的安妮新聞,主題是「夢想」;恰好與高年級綜合領域「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以及生涯規劃的主題相符合,因此有了本次課程的構想。
規劃:
- 透過「認識《安妮新聞》」的過程,讓學生從課程中了解尋找自我潛能以及追求夢想的途徑。
- 另外,由於《國語日報》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報紙,因此本課程設計以「與《國語日報》比較異同」為始,向學生介紹《安妮新聞》這份報紙。
- 之後的課程規畫則是透過教師導讀各版主題後,再由學生自行閱讀各版的內容,最後再由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進行「與自我的對話」。
- 此外,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除了導讀紙本的安妮報紙外,也安排介紹安妮新聞網站。讓學生除了閱讀本期的報紙,也可以利用平板瀏覽安妮新聞網站,延伸閱讀其他期的刊物。
課程目標
- 認識個人特質,初探生涯發展,覺察生命變化歷程,激發潛能,促進身心健全發展。(綜-E-A1)
- 探索學習方法,培養思考能力與自律負責的態度,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綜-E-A2)
- 覺察自己的人際溝通方式,學習合宜的互動與溝通技巧,培養同理心,並應用於日常生活。(綜-E-B1)
- 覺察生活美感的多樣性,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創意表現。(綜-E-B3)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部分:
安妮報紙無論在校內或是在市面上均比較少見,因此對師生而言是陌生且新鮮的體驗。學生剛拿到報紙時,都十分好奇,紛紛翻看報紙內容。不過也因為陌生,所以學生一開始其實並不知道該如何「讀」安妮報紙?直到課程進行到中後半時,學生再回過頭來閱讀這份報紙,就比較能理解編輯的用意了。
- 教學省思:
由於《國語日報》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報紙,因此本課程的教學以「與《國語日報》比較異同」開始,透過二份報紙的比較,學生很快就接受《安妮新聞》這份報紙。
之後的課程則是透過教師導讀各版主題後,由學生自行閱讀各版的內容,最後再由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或進行報紙所列舉的活動)。學生得以透過安妮報紙進行「與自我對話」,進而了解尋找自我潛能以及追求夢想的途徑。這樣的教學安排,優點是脈絡化,循序漸進;缺點則是不易掌控時間的安排,尤其是學生閱讀文本的速度有快有慢,教學前需要事先規劃好如何安置閱讀速度快的學生?如何安撫閱讀速度慢的學生?
此外,課程實施過程中,除導讀紙本的安妮報紙外,也利用平板介紹了安妮新聞網站,以及進行報紙上相關資訊(例如少年版金氏世界紀錄等)的延伸學習。優點是利用科技進行數位閱讀,大大增加閱讀《安妮新聞》的深度與廣度;缺點則是網路世界的誘惑大,教師需要加倍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