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活。微設計—永續生活的電動車設計 | 美感教育

好生活。微設計—永續生活的電動車設計

課程資訊
  • 學校:臺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
  • 教師:陳靜怡
  • 課堂:藝術生活
Read More

課程簡介

第一節、生活中的設計

  • 每人先填寫Google表單的問題「【影響生活的一項發明】請寫出一項發明,就你的經驗或見聞,用100個字以上的文字說明它對生活的影響。(101基測)」後,瀏覽全班的答案,並說明「設計」對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與重大影響。
  • 那設計具有何種內涵? 設計師該具備何種特質及能力? 透過閱讀《安妮新聞》第12期有關工具、發明等的主題內容,作為「設計」概念的導入,每人於小組內輪流分享報紙裡「針對”設計”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組內再選出一人對全班分享。

第二~三節、SDGs議題的閱讀與探究

  • SDGs是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的縮寫,2015年聯合國宣示以 17項永續發展目標,做為至2030年跨國合作的指導原則。本課程挑選出不同期別《安妮新聞》內容,對應到不同的項目的SDGs目標;各組抽籤不同永續發展指標,讓學生主動閱讀與思考問題,並找出與SDGs指標相關的文本進行摘要與分享。
  • 小組針對第一節學習單摘要中的SDGs議題進行發想,依據臺灣現況思考生活中的問題與需改進的事項,以心智圖為架構記錄於磁鐵白板上;各組將完成後的心智圖張貼於台前,各組輪流分享、聆聽與回饋。小組討論出該議題欲解決的目標設定,以作為小組設計創作的方向。

第四~五節、SDGs議題的Gogoro創作

  •     摩托車是臺灣非常普及的交通工具,因應環保意識的抬頭,電動車結合高移動性且高智能的條件,學生試圖將永續發展的議題帶入設計,涵養成為一個對環境有所感且可解決未來問題的設計師,將SDGs議題透過藝術行動落實在生活之中。

課程目標

  • 認知
  1. 能認識多元符號所代表的意涵和特性,了解符碼的特性與應用方法。
  2. 能藉由閱讀與摘要,理解SDGs相關內容。
  • 情意
  1. 能透過美感經驗的觀察,以提升生活質感與生命價值。
  2. 能經由鑑賞與思辨,理解多元視覺符號與生活的連結。
  3. 能參與設計思考,展現對生活環境及社會文化的省思。
  • 技能
  1. 能嘗試說明獲取的知識與想法,並與他人分享。
  2. 能在小組討論與全班分享的過程中,聆聽多元觀點。
  3. 能活用各種創作形式以表達想法,嘗試解決生活中發現的問題。

教師課後省思

《安妮新聞》各期主題的知識結合趣味性,加上圖文編排的美感質地,感受到學生在透過《安妮新聞》自主學習SDGs主題時,感到愉悅且主動討論的氛圍,教師在分發期別時已做了分類,幫助學生在蒐集資料時,更能抓到相對應的重點內容。

透過《安妮新聞》的引起動機,幫助幫助學生從豐富的資料內容與發現問題的擴散性思考後,再經由小組討論凝聚共識,完成設計思考第一階菱形的步驟。學習單使用「3、2、1」策略設計,從報紙中摘要三項感興趣的主題內容;在議題中提出2個好奇的問題,並透過手機自己尋求解答;最後在小組分享交流的過程中,凝聚出共同設定的目標「方案」。從學習單中2個問題的提問裡,可以發現學生對於議題產生的各種困惑與疑問,像是「大部分遭受人口、「走私性暴力的婦女來自哪裡?」、「冰山大約多久之後會完全消失?」、「全民健保是否有漏洞?」、「全球最富有國家的GDP和最貧窮國家的GDP相差多少?」、「哪國的童工最多?」、「當憂鬱症患者處於負面情緒時,如何正確與之對話?」等等,並鼓勵學生透過手機查詢,自行找到問題的解答。當學生對該議題有了好奇心,便有了問題意識,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更加能侃侃而談,感受到小組討論時的熱切,與對各項答案的驚呼連連! 透過心智圖的撰寫,各小組延伸出指標下台灣所面臨的問題現況,包含男女刻板印象、家庭分勞務男女不均、工職場上男女升遷的比率不均、保育基地被開發、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待解解決的問題。

本課程希望透過《安妮新聞》的引起動機,刺激學生對SDGs目標主題的探討,在電動車的設計,結合議題發用設計力導入,發想解決生活問題的各種方案,例如:透過感應器感應空氣品質,車體跟著空氣汙染指數指數變色,以體察空氣污染的問題;內建健康管理系統,在騎乘機車時亦能感測血壓與心跳規律;當夜晚視線不明時,藉由前方紅外線感測,遇到有不明生物急速通過,會自動降速,減低車禍的發生及陸殺動物等。《安妮新聞》結合課程設計與搭配學習單的應用,讓學生在自發、互動、共好的過程中,能對SDGs進行藝術行動的實踐。

陳靜怡
臺北市立育成高中教師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