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焦點課程
由安妮新聞第10期中「基本情緒圖鑑」作為開端,並搭配文章與繪本《發光的樹》進行閱讀理解與創作。
本課程希望將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結合STEAM跨域課程之進行,賦予廢棄物環保再生之美感,找到新生命!
學生能夠理解,版面構成中,造型設計、文字資訊等架構層次的視覺美感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觀察臺灣景觀,了解城市演進與文化,並以地方元素創作人孔蓋藝術,提升美感與校園認同。
皂化 ●造化啊~
以跨科合作為主,結合數學的柏拉圖正多面體和理化的皂化反應等相關知識,讓學生運用質感、比例、構成、色彩與成套概念等構面,製作生活中每天都會使用的小物-香皂,表現任務是:學生必須從-物體(香皂)的「形」到包裝的「形」(加入質感),讓成品在「形與質」上能顯得整齊而有秩序,擁有合宜的品味與質感。
〈 〉研究者
課程先以團隊共創,決定研究主題〈 〉(註),再於設計思考脈絡底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整理情報,以及對事物產生新的理解等,再經由各種活動導入點線面構成並累積創造力。
風的通道 2
繼109學年度上學期風鈴的製作,從建築中的風的通道,防疫也好、空間舒適也好。空氣流通的設計的課程,從應用自然風繼而是人工製造。下學期從庭園建築的實例,生活小物的實例著手,應用設計思考進行小物與議題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