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焦點課程
本課程希望將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結合STEAM跨域課程之進行,賦予廢棄物環保再生之美感,找到新生命!
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觀察臺灣景觀,了解城市演進與文化,並以地方元素創作人孔蓋藝術,提升美感與校園認同。
由安妮新聞第10期中「基本情緒圖鑑」作為開端,並搭配文章與繪本《發光的樹》進行閱讀理解與創作。
學生能夠理解,版面構成中,造型設計、文字資訊等架構層次的視覺美感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 〉研究者
基本設計養成態度、概念,貫穿學科、生活。觀察、理解、追尋自我。團隊共創主題(註),設計思考引導觀察、整理,創造力成長。培養好奇心,成為終身學習者。(註:某種水果名稱於團隊共創後填入。)
〈 〉研究者
基本設計養成態度、概念,貫穿學科、生活。觀察、理解、追尋自我。團隊共創主題(註),設計思考引導觀察、整理,創造力成長。培養好奇心,成為終身學習者。(註:某種水果名稱於團隊共創後填入。)
基本設計
跨班選修,強調設計思考流程,解析問題,尋找解決方式。不只追求美感,著重學習歷程與多元作品呈現。影音資源展示優質設計範例,培養設計敏銳度,提升生活品質,普及設計知識。
大南港的視覺傳達
校園外大南港變遷巨大,從工業區到音樂中心、高樓社區、百貨空間,城市地景改變。課程讓學生觀察南港風景,用博物館學紀錄、分類特徵,理解城市風景功能。轉化圖像成絹印帆布包,呼應草地音樂節。用雷射切割翻新老舊課桌椅,呼應南港新舊地景。
基本設計 (高二跑班選修)
藉由觀察、參訪和實作培養學生對設計的基本概念,提升學習動能。從觀察文具開始,培養細節觀察敏銳度,進行實驗性高的立體作品實作。角色設計轉化成溫暖的故事,期末整理成歷程檔案,訓練觀察、思辨、思考和創造力。操作課程、異質分組、合作學習,培養問題解決能力。數位融入教學,應用於未來情境,呈現於歷程檔案中。
石碇玩家
課程著重旅遊連結環境,提升學生認同感及興趣。利用觀光點分析、設計思考進行深度旅遊規劃。學生操作、討論、問題解決,數位融入教學。期望學生能應用所學並展示成果。
創意卡牌視覺設計
本課程為18週的基本設計課,延伸美術與藝術生活的基礎,初步探索設計領域,幫助學生了解並應用基本設計知識與概念。學生透過課程瞭解設計原理、要素,從簡介到造型基本元素,透過點、線、面的實作練習,學習色彩、構成在美感中的組合與配置。
包裝設計
基本設計(II)課程延伸基礎概念,加強 VI 及包裝結構規劃。學生經過初步瞭解和基礎訓練後,深化設計思考和應用能力。課程包含提案發想、討論、構想成品的製作,培養學生的設計概念和視覺風格。從身邊案例中分析品牌、風格和包裝結構,學生發展自我品牌形象和創意包裝設計,提升設計思考和美感應用能力。
#MyColorZine 我的色彩小誌
本校配合教育部108新課綱藝術領域開設給 A 群學生選修之加深加廣課程,將基礎美感課程與設計方法做連結。「基本設計」課程目標為提供學生學習對事物美感的鑑賞、設計思考方法與創意的啟發。學習內容則從生活中體察、理解設計的實用價值,應用設計的基本原理發現設計的美,提升對造形感覺與表現能力,並透過創意思考,認識多元的設計觀點與價值。課程計畫分成開口說、動手做、數位化、想未來等4個階段。
#MyColorZine 我的色彩小誌
本校配合教育部108新課綱藝術領域開設給 A 群學生選修之加深加廣課程,將基礎美感課程與設計方法做連結。「基本設計」課程目標為提供學生學習對事物美感的鑑賞、設計思考方法與創意的啟發。學習內容則從生活中體察、理解設計的實用價值,應用設計的基本原理發現設計的美,提升對造形感覺與表現能力,並透過創意思考,認識多元的設計觀點與價值。課程計畫分成開口說、動手做、數位化、想未來等4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