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焦點課程
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觀察臺灣景觀,了解城市演進與文化,並以地方元素創作人孔蓋藝術,提升美感與校園認同。
學生能夠理解,版面構成中,造型設計、文字資訊等架構層次的視覺美感
本課程希望將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結合STEAM跨域課程之進行,賦予廢棄物環保再生之美感,找到新生命!
由安妮新聞第10期中「基本情緒圖鑑」作為開端,並搭配文章與繪本《發光的樹》進行閱讀理解與創作。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疾病不要來
了解傳染病的形成要素、傳染途徑,\u0004並覺知微生物對生活與健康造成的正負向影響。學習主動描述微生物的形狀、顏色與感覺,而後描述自己的感覺與生活經驗 。
聆聽美好的聲音
學習透過非語言訊息,覺知他人真實的情緒、經由說話練習清楚表達「我訊息」以提升溝通能力、藉由聆聽台灣各地的聲音,使用文字紀錄下對該地的想像、瞭解擬音師的工作內容,運用 Padlet 進行簡單的擬音的錄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