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焦點課程
學生能夠理解,版面構成中,造型設計、文字資訊等架構層次的視覺美感
本課程希望將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結合STEAM跨域課程之進行,賦予廢棄物環保再生之美感,找到新生命!
由安妮新聞第10期中「基本情緒圖鑑」作為開端,並搭配文章與繪本《發光的樹》進行閱讀理解與創作。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觀察臺灣景觀,了解城市演進與文化,並以地方元素創作人孔蓋藝術,提升美感與校園認同。
聽見文字在唱歌
  於課堂上發下整份《安妮新聞》,讓孩子們觀察「頭版」內容,透過發表和討論,推測整份報紙的主題內容;利用5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們翻閱並瀏覽報紙內的文章,最後共同討論並揭示,安妮新聞主題─聆聽。  透過「音樂」的聆聽及教師的提示,找出報紙中與其音樂最貼切之文章,師生共同討論,找出音樂中的線索,最後揭示答案─請多使用你的耳朵。  詳讀《請多使用你的耳朵─那些無論如何也想說服你聽的古典音樂》,找出文章中所提到的三位音樂家、音樂風格(關鍵字);接著聆聽三首之曲目,讓他們推測各首曲子的作曲家;藉此了解聆聽的重要,及文字、感受與音樂三者,其實有著密切的關係。經由聆聽「音樂」產生感受,進而訴諸於文字,藉此訓練孩子能簡單形容音樂的風格。
綜合活動課:閱讀與創作
與孩子們介紹第十二期安妮新聞之大概內容與亮點之處並複習閱讀策略。第一部份:說明工具除了能解決生活上的煩惱,也可以成為你開啟無限想像的一把鑰匙,只要你我們願意,發明與想像不再侷限!第二部分: 現代生活充滿各種便利的工具,讓許多人認為若想在野外過上舒適生活,必須要備齊裝備;然而,在野外生存需要的工具其實非常少
永續家鄉-金瓜石
課程活動運用和欣賞安妮報紙的文章主題,讓學生以虛擬構想轉化為現實來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城市—以金瓜石為範例。我們從觀察當地的四季氣候—春夏秋冬開始,進行繪畫和文字創作,最後製作出有聲明信片。隨後,學生為金瓜石地區設計一個名為「山中野宿」的露營區和纜車計劃,期許能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觀光,並為當地帶來生機與就業機會。
腦筋急轉彎
本課程資料來源為《安妮新聞-腦筋急轉彎》,透過《基本情緒圖鑑》、《情緒探索地圖》、《看圖說情緒》和《情緒與色彩》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情緒多樣性、情緒表達、調節與影響。學生將學習如何辨識基本與複雜情緒,探索情緒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並透過情緒表達與分享,增進自我認知與情緒調節能力,因此課程活動包括「情緒辨識」、「表達情緒」以及「看圖說情緒」等。
小小夢想家:遊藝書
       透過安妮新聞報的夢想公寓,與語文課程單元—擁夢飛翔,觸發孩子對夢想與未來的期待;畢業在即,除了不捨的情緒,學生們間的言談也多了點對未來的擔憂,不知道上了國中會怎麼樣?不知道還沒找到夢想怎麼辦?不知道能不能實現夢想耶……       此次,我們結合學生畢業美展作品與畢業系列活動,進行思辨討論與分享,並透過累積的藝術與人文作品進行展出。展出作品中有大量的環境議題概念、從未來會面對的問題發想,找到解決之道,再藉由可回收物品將所思所想構建出來,此外,透過學習單的引導,引領學生認識目前的職業、想了解的職業與逐步搭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過程中更重視的是孩子如何規畫與實踐,為自己鋪設走向夢想之路。
World help!!
帶領學生進行圖文的閱讀,選擇第四頁的主題「改變世界,從小做起」,再結合國語課文的第三單元-海洋這麼說從關注海洋,體悟人為大自然息息相關,並能以行動來保育大自然,進行極端氣候的主題的深究,再搭配品學堂數位閱讀,讓學生進行多文本的閱讀,並利用事理事說明文歸納出文章的重點,接著跟自己生活的連結,討論並找出「為地球做一件美好的事」,體驗並實踐「如何讓地球更加美好」。
微生物世界
       安妮新聞第六期和微生物的議題有相關。本期報紙內容包含細菌最愛的十大勝地、各個常見微生物的介紹、顯微鏡以下的微生物世界、與微生物有關的藝術創作、書籍介紹…等主題內容。       藉由讓學生閱覽安妮新聞第六期,完成教師出的填空題的學習單,確定每位學生對於各篇都有基本認識,請每位學生說出本期印象深刻之處。       接下來請學生各自選擇有興趣的微生物,翻閱報紙或上網查詢相關資料,並結合六頂思考帽創思技法,在學習單上呈現完整內容。除了安妮新聞報紙外,教師結合原先資優班所上課程,新冠病毒的探討介紹、工作細胞影片賞析…等課程活動,讓學生對於此議題有更多的認識了解。
畫話情緒
第一節課 閱覽安妮新聞,讓學生翻閱內容,略讀相關資訊。
第二節課 針對封面及圖卡內容做提問,並且瞭解從略讀報紙,探討平常學校沒有特別提到的課題,也從中發現學生多元的觀察能力及態度。
第三節課 請學生將前述的內容,以及搭配畢業在即的複雜情緒,用自己的話語加上創作,完成學習單。
垃圾減少行動,地球長壽永久
以日常生活中的能源引發學生意識到資源、能源永續的重要性。師生共讀安妮新聞第七期,以安妮新聞為主軸,結合三年級下學期翰林健體課本第四單元「垃圾變少了」,並融入SDGs12: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以及能源教育、環境教育的議題。透過安妮新聞生動有趣的師生遊戲互動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認識地球能源的有限、資源分類的重要性,並期望學生能將行動實踐在生活中。
永遠的寶貝
先發下安妮新聞報讓學生不帶任何目的閱讀,享受閱讀美麗的刊物。在閱讀完安妮新聞報夏日特刊後,我與學生一起討論夏日清單,在說明完如何透過五感來場夏日療癒之旅後,我挑選了「畫一畫」當中的「小毯毯」進行延伸教學,希望學生能對身邊習以為常的事物能有進一步的觀察與思考,並懂得感恩與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