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焦點課程
學生能夠理解,版面構成中,造型設計、文字資訊等架構層次的視覺美感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由安妮新聞第10期中「基本情緒圖鑑」作為開端,並搭配文章與繪本《發光的樹》進行閱讀理解與創作。
本課程希望將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結合STEAM跨域課程之進行,賦予廢棄物環保再生之美感,找到新生命!
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觀察臺灣景觀,了解城市演進與文化,並以地方元素創作人孔蓋藝術,提升美感與校園認同。
我的夢想
本課程從插畫家瑪利亞・梅德姆(María Medem)的作品開始,和學生談論夢想,並由巴布·狄倫(Bob Dylan)的生平介紹開始,帶領學生共讀安妮新聞Vol. 15--夢想。課程中補充了蘇格蘭文學家J.K. 羅琳的經歷,並在課程結束後補充介紹禮儀師這個行業,並舉了跳脫既定認知的禮儀師工作範例給學生。
童年的好友
本課程藉由報紙閱讀,引發學生思考友誼的重要,並且探討在疫情遠距時,如何保持友誼的連結。並藉由電影[腦筋急轉彎]片段欣賞¬,引導學生運用平板,設計出自己的童年玩伴,作品完成後一一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
透過報紙探索天賦
延續上學期申請的安妮新聞重點閱讀文章(內外並行-探索自己的天賦一併介紹),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與熱情所在,達成自己的夢想,因此選擇第二頁(重新設計超人服)進行閱讀、討論及反思,從而設計自己的超人服,讓自己。
聽!是誰在說話?
本課程旨在透過多元感官-「聽覺、視覺、嗅覺」探索校園與在地文化,培養學生觀察力、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美感智能AI技術、Canva共作、Padlet賞析、自拍拼圖提升學生的美感素養與創新能力,並在學習過程中強調性多元文化體驗與身體力行實踐價值觀。
Friendship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和同學彼此從不熟悉到熟悉,除了建構新的交友圈外,在日常相處中,難免也有和同儕相處的問題。利用安妮新聞第8期「友誼」的課程,配合一年級下學期雙語健康課程,從認識自己到了解朋友,進而找出自己和朋友的「相同」及「不同」之處,並思考自己如何成為別人的朋友,希望孩子們在小學生活中,更了解自己,也和朋友相處的更好。
畫我家鄉
在上到家鄉風情這課時,帶著學生去認識各個地區的特色,也會介紹到家鄉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並且會了解到家鄉的特產及形成原因,最後我們希望能培養學生透過實際行動關愛家鄉,培養愛護我的家鄉的情懷,也因為是社會課,因此介紹的多是臺灣既有的文化,再搭配上安妮新聞報紙,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國外的城市風貌,讓學生看到各家鄉不同的樣貌,也增加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認識。
原來你在這裡
學生瀏覽安妮新聞夏季特刊後,請學生想一想第7頁的植物獵人中介紹的台灣原生植物中,有哪些植物是曾經看過的?又有哪些是在校園中可以看到的?對話後發現,版面中的九種植物只有三種在校園中可以看到。
學習桃花源
孩子對於夢想仍處在想像的階段,對於實際上如何達成,仍未有真正的體驗。透過安妮新聞第15期”夢想”單元中的「設立目標,只有你做得到」的各個具體例子,讓孩子知道這世界上有許多和他們一樣也是學生的人,因為興趣而有了夢想,為了夢想而努力實踐與學習。結合綜合活動課程中的”學習桃花源”單元,再透過「夢想公寓」的圖畫,讓孩子能具體了解未來自己有可能做哪些工作,並透過小組討論,說出為了讓興趣成為工作要如何有效學習,並慢慢實踐到日常生活中,朝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
永報地球
透過閱讀與體驗活動的關聯性,課程旨在建立起永續意識的基礎,幫助學生深入剖析人類對環境與生態資源的影響,並激發主動規劃和實踐環保行動的願望。在增進學生閱讀理解及批判思考能力之上,更展現信義學子身為地球公民的實踐力。
我是候選人(中篇)
利用Vol.08友情專刊,思考自己的特質,及自己喜歡和什麼樣的人相處,如何讓朋友協助你,彼此激發競選的點子,生出不同的火花。高年級青春期開始,開始有自我認同與人際危機,帶領孩子利用選舉大單元的競選設計過程,一步步認識自己,並能更有智慧、更正向客觀看待自己的交友狀況,達到相對效益
認識「友誼」和「自我」
透過5堂課進行師生共讀《安妮新聞》第8期,藉由沈浸式閱讀及分組發表,從不同視角看待友誼議題,抽絲剝繭探究友誼的意義,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尊重及對待方式,最後回歸到自己本身做深入探討。課程活動從近年較為新穎的議題著手,透過凱薩琳布里格斯的性格分類指標開啟師生共構跨領域美感學習,連結綜合及健康領域的認識自我及社會互動,藉由不同模式進行測驗,探索最真實的自我。
我的夏日清單、ORIGAMI摺紙達人
「我的夏日清單」配合暑假自主學習,先透過安妮新聞的「夏日清單」讓孩子們認識原來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也算是一種學習,打破學生對於暑假自主學習的想法。「ORIGAMI摺紙達人」先一起讀報過後,找出文章中的小知識,讓學生對於摺紙有近一步的認識,透做實際操作,嘗試摺出和報紙上一樣的作品。
動聽的The Anne Times安妮新聞
課程進行中所使用的紙張材料為學校行政剩餘邊紙及A3影印紙,全班學生每人一份報紙則是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免費提供的The Anne Times安妮新聞,授課老師為設備組長兼自然老師,因此充分運用數位載具與師生互動平台,進行有趣的科學讀報教學,藉以提升學生的科學閱讀能力,讓學生能主動學習,並充實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