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以文藝復興名作〈蒙娜麗莎的微笑〉作為肖像畫的介紹開端,並結合「畫伯 AI 」APP 來了解各藝術流派的肖像畫特色,透過從立體派畢卡索〈哭泣的女人〉為引導,以立體派繪畫的分析、分解和重新組合來進行攝影與拼貼的肖像畫實作課程。此一課程以素描、數位軟體演算、攝影及拼貼等多類型體驗課程來進行,從認識肖像畫開始,以數位軟體的演算進行第一次人物的觀察,素描則是觀看與表現,更討論在筆觸、線條所描繪出的獨特神韻,而攝影則是進行更進一步的近距離觀察,透過多角度的拍攝來捕捉各個角度的自己,最後以拼貼方式完成,呈現更多面的自己。在課程中,雖以古老的繪畫主題「肖像畫」做為出發,但在其中討論人物的比例、畫面的構成元素以及人物畫的外在與內在神韻,結合數位軟體體驗,呈現出新時代對肖像畫的更多詮釋與認識。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人體結構:從人物五官、身體結構了解人體比例之美。
- 畫面構成:透過照片拼貼,了解畫面構成的原則與組合。
- 美感技術
- 攝影技法 :基礎人像攝影。
- 素描技法:透過筆觸的描繪,提高對觀察物的觀察與畫面取捨與表現。
- 影像拼貼技法:基礎的畫面拼貼,認識影像拼貼的學問與樂趣。
- 美感概念
- 立體派藝術 :認識立體派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
- 拼貼藝術: 以拼貼藝術延伸至蒙太奇等手法,表現出 有意涵的時空人地拼貼手法。
- 藝術流派的繪畫特色:藉由畫伯 APP 來學習各藝術流派的繪畫特色。
- 其他美感目標
- 自我認同:在創作中從面容開始探索自我,並透過不同的創作手法來認識內在的自己 。
教師課後省思
- 肖像畫的魅力:在課程中,感受到人物、肖像對學生的吸引力之高,探索人物樣貌與觀察、表現都有極大的興趣。
- 尊重自己與他人:運用各角度的拍攝,重新的重組再現,在活動中學生對自我、他人更進一步的認識,也能思考人物樣貌的同與異。
- 人體比例的更進一步認識:透過照片拼貼重組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人物樣貌有更聚焦的認識,瞭解人體比例的組成與結構。
- 藝術創作表現的多元:透過手機 APP 的使用、鉛筆素描和照片拼貼的創作方式讓學生感受藝術創作的多元可能,了解藝術創作的可能性。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