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瑞坪印象

美感知能
  • 發掘生活中的色彩
核心概念
  • 如何安排適當的色彩和質感在環境當中

課程概說

色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它對人們的影響力,卻不見得是初入國中階段的學生能察覺到的。由常見的廣告招牌色彩切入,延伸到卡通動漫角色的關鍵色彩,引領學生體驗色彩的重要性與影響力。其次,透過觀察與實作,來了解色彩中固有色與物體色之間的差別。熟悉調色操作後,帶著色卡在校園環境中挑選具代表性的色彩,並紀錄下來。挑選關鍵三色,自行調色塗繪色塊,排出70:5:25的比例色盤,將塗繪好的色塊切割成幾何圖形,排列在杯墊紙卡上,製作出專屬於瑞坪國中的特色杯墊紀念品。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基礎素描
  2. 基礎色彩學
  • 美感技術
  1. 發掘生活中的色彩,體察色彩給人帶來的印象,以及色彩印象的影響力與作用。
  2. 思考固有色與物體色的差別,觀察並練習如何使用基本色黏土調出目標物體的色彩。
  • 美感概念
  1. 如何安排適當的色彩和質感在環境當中。
  • 其他美感目標

製作校園特色紀念品。

教師課後省思

  1. 在 111-2 的課程中,壓克力燈的呈現效果很好,但學生往往會將注意力放在對「造形」
    的描繪,而忽略了質感的塑造,因此教師未來將嘗試以其他方式來帶領學生進行質感的創
    作。
  2. 教師考慮在 111-2 的課程中新增「肌理畫」的小練習,礙於時間有限未能即時完成,未
    來會嘗試在新學期將這個部分納入質感課程中。

 

課程規劃
  • 01
    質感觀察與紀錄(㇐)

    1. 觸覺的情感力量
    2. 觸覺箱體驗
    3. 觸覺不思議(影片)
    4. 摸摸看/說說看

  • 02
    質感觀察與紀錄(二)

    5. 質感經驗的形成
    6. 質感刮刮樂

  • 03
    質感轉換

    觀賞「LC2」沙發、脂肪沙發、仙人掌衣物、鐵絲網、婚宴迴廊、疫情海報等設計作品,思考質感轉換後的用意與設計理念。

  • 04
    質感微觀

    1. 讓學生各自帶家中的質感相關物品,以「綴疊法」貼於透明壓克力片上,進行人造物與自然造形、質感的轉換練習。
    2. 於光箱上以手機顯微鏡頭進行觀察、攝影。將顯微放大的觀察結果,應用於後續的質感紋理。

  • 05
    質感模擬

    1. 使用線條進行質感紋理的再現。
    2. 將再現後的結果剪成幾何形,拼貼在紙張上。

  • 06
    質感設計燈具

    1. 準備壓克力板㇐片,將拼貼質感紋理放置底下作為草稿。
    2. 使用筆刀切割壓克力板上的保護膜,使用筆刀、尖錐、海綿砂紙、電動打磨機在壓克力板上製造紋理。
    3. 切割長方紙盒,製作燈具底座,將 Led 燈條黏貼紙盒內部。
    4. 將處理打磨完畢的壓克力板放置在紙盒底座中,usb 接行動電源或充電插座,完成壓克力燈具。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