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美力包裝 ‧ 包裝美麗

核心概念
  • 提升學生處理色彩的能力
  • 色彩理論的基本概念
美感知能
  • 搭配合宜的色彩
  • 花束設計的美感和創造力

課程概述

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掌握花藝設計中的色彩原則與配色技巧,透過實際操作創作豐富多彩的花束。課程將首先介紹色彩理論的基本概念,包括主色、輔助色等,並深入探討生活中的常見色彩特徵。學生將學習選擇和搭配色彩的技巧,理解花卉的色彩選擇。課程將透過示範教學和實際動手花束配色的方式,培養學生對於花束設計的美感和創造力。透過這門課,學生將不僅學到花卉色彩搭配的知識,更能在實際應用中體驗色彩對花卉藝術的豐富表現。

美感預期成果

期望學生能透過課程發現生活中的色彩,理解色彩的影響力,增加對色彩的敏銳度,培養對真實環境的觀察力與感受力,進而提高對生活品質的尊重。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掌握生活中的色彩原則與技巧,透過實際操作創作豐富多彩的花束體驗。介紹色彩理論的基本概念,包括主色、輔助色等,並深入探討花卉的常見色彩特徵。學生在課程中學習選擇和搭配花材與紙張的技巧,理解色彩配色選擇的感覺。學生將不僅學到色彩搭配的知識,更能在實際應用中體驗色彩他配的豐富表現。教學過程中例舉2項觀察與反思:

  1. 使用的教學方法:花束配色課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
    答:配色課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透過實際動手設計、視覺示範和小組合作,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創作,增強學習體驗。同時,實地操作和開放討論提供了實際經驗和互動平台,使學習更生動有趣,激發創造性思維。
  2. 學生參與度:學生在實際動手設計花束的過程中,是否積極參與?有沒有同學需要額外的協助?
    答:學生在實際動手設計花束的過程中,多數積極參與,表現出高度興趣。部分同學可能需要額外的協助,特別是在花材的選擇和搭配方面。透過同儕合作和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克服挑戰,共同創作出令人滿意的作品。
課程規劃
  • 01
    發現色彩的感覺

    色彩心理學的介紹: 解釋不同顏色對人們情緒和心理的影響,幫助學生理解為什麼選擇某種色彩。
    校園環境分析: 讓學生觀察校園環境,以了解不同區域的特點和功能,並根據這些特點選擇合適的色彩。培養他們對色彩搭配和設計原則的理解。

  • 02
    發現色彩的意象

    學生將自己修改過的招牌和生活用品設計用PPT展示給全班。
    在展示中,學生需要解釋他們選擇的色彩理念,以及這些色彩對產品或品牌的影響。

  • 03
    發現配色種類

    學生選擇一種生活用品(例如杯子、筆記本、手機殼等),設計其外觀色彩。
    並要求學生以PPT方式呈現他們的設計,包括用到的顏色、設計理念,以預測這樣的用色會給人帶來的感受。
    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和設計思維。

  • 04
    發現整體感

    呈上節課授課內容。

  • 05
    配色實作─花束色彩配色製作

    解釋基本的色彩理論,包括:介紹花材的常見色彩特徵,以及花朵在不同包裝下的配色表現。並引導了解主色、輔助色、互補色等概念。
    指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考慮色彩搭配,創造出符合他們想要表達情感的花束。

  • 06
    作品講解與分享

    個人作品評估: 評估學生個別製作的花束,包括色彩搭配、設計靈感等。
    設計過程反思: 要求學生撰寫設計過程反思心得,回顧自己在花束配色方面的學習與成長。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