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安妮新聞》第十期為引導,帶領學生認識多元的情緒詞彙,並透過顏色創作表達內心感受。學生從情緒卡牌中找出設計的顏色、構圖相對應的情緒,接著繪製代表自我情緒的圖畫,再將其剪裁後與他人的圖畫進行編織,最終與小組成員交錯拼接出象徵「團體情緒」的創作作品。透過這個過程,學生不僅學會辨別情緒,也練習覺察自己、傾聽他人,並在合作中感受情緒的多樣與交融。最後透過小組的分享,跨組別理解不同群體的需求與感受。
課程目標
- 認識基本情緒詞彙,增進自我情緒覺察能力。
- 運用顏色與線條自由表達內在情緒。
- 練習情緒表達與同理傾聽,促進社會覺察。
- 體驗合作創作的過程,建立團隊共感與責任感。
- 完成一件代表小組共同心情的編織作品,展現多元情緒的交織與融合。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情緒交織活動,學生能夠透過色彩和圖樣覺察情緒的展現,並學習自由運用彩筆表達內在情緒,而在分享與合作過程中學習理解他人。課堂中觀察到學生展現高度參與意願,尤其是在上台分享自己的情緒時,多數學生能清楚表達情緒詞彙與選色原因。
編織活動不僅提升了小組合作能力,也使學生更具體地看見情緒之間的差異與交錯,一位孩子說:「我的畫沒有使用粉紅色,但和小組拼起來變得好粉、好幸福的感覺。」在群體裡我們總是帶著自己的情緒色彩和他人交織,然後又有新的感受。
如果能夠再多一堂課,或許我們可以來為小組交織後的作品命名,給他一個情緒的語詞或是一個情境,感受其更豐富多元的面貌。這將有助於深化學生對情緒的理解與表達,並作為未來課程推廣的重要參考。
郭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