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質感原始美

核心概念
  • 將質感構面融入湖口意象提袋印製與陶碗盤創作,增進在地認同
美感知能
  • 發現與蒐集生活中存在的各式材料物件
  • 運用平面實物版畫壓印產生質感肌理效果
  • 運用陶土肌理技巧
  • 拍攝並運用質感提升生活美感

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質感」為線索,帶領學生觀察、觸摸、感受日常周遭的各種材質,並將這些感知連結至生活經驗與記憶,並透過實物拓印、陶土壓印等技法,將觸覺感知轉化為視覺化的紋樣,並呈現在地的圖象。換言之,透過「質感」的面向去認識生活與家鄉的環境,完成湖口意象的陶碗盤與紙袋,將個人對家鄉的情感融入創作之中。藉由雙手與泥土的接觸,體驗壓印與刻劃呈現肌理紋樣,提升美感素養與創作能力,並培養學生對在地環境的關懷與熱愛,建構對湖口在地文化的集體認同。

美感預期成果

  1. 透過計畫的實施,學生將日常生活中的質感元素轉化為視覺和觸感的表達,呈現在文字和平面及立體作品中。
  2. 實物版畫技法的應用讓學生應用不同的材質和印製技巧來模擬質感,進而製作出具有層次感和豐富紋理的平面作品。
  3. 陶器碗盤的製作,讓學生更深入了解質感的再製過程,並以陶碗盤的搭配組合,思考自身環境中生活器物的合宜性。
  4. 結合質感構面與湖口在地特色,運用材質肌理創造質感美,進一步認識在地特色, 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課程規劃
  • 01
    發現生活與在地的各式質感特色

    教師與學生準備多樣的日常或自然界各異材質物,引導學生視進營覺與觸覺上的觀察體驗,進行小組討論後將質感的感受、經驗與聯想書寫表達。

  • 02
    蒐集質感物件,並學習實物版畫製作技巧

    從生活中觀察蒐集具肌理紋樣之材質物三件,透過實物版畫壓印技巧,呈現視覺質感於紙袋上。

  • 03
    體驗陶土質感生成與塑形的過程

    藉由雙手與泥土的接觸,感受泥土材料的質感。蒐集日常實物經由拓壓刻印的過程,在泥塑上產生不同的質感肌理,並將其立體塑形。

  • 04
    體驗陶土質感生成與塑形的過程

    在泥塑上產生不同的質感肌理,並將其立體塑形後,可捏塑湖口在地特色造型,將抽象質感與具象造型做搭配組合。

  • 05
    學習光線照射表現物品攝影

    尋找合宜桌面與光線,將陶碗與紙袋搭配組合並攝影。

  • 06
    豐富生活美感經驗

    作品欣賞,分享質感生成經驗與歷程。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