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再生美學創藝家

核心概念
  • 培養對在地藝文環境的關注態度
  • 運用適當的語彙,明確表達、解析及評價自己與他人的作品
美感知能
  • 觀察藝術家的作品,理解並發現視覺符號的意義
  • 應用設計思考及藝術知能

課程概述

日常生活中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決定著我們的未來生活。本課程引導學生認識並瞭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由色彩及圖標設計來讓學生聯結意義,更進一步思考在生活中可以為未來環境做些什麼? 在學生日常生活習慣中,觀察自己一週垃圾並紀錄,藉由觀察此週期內產生的垃圾量,反思環境議題和永續的關聯性。認識企業及藝術家為永續環境所做的努力,鑑賞再生藝術和環境藝術家作品,鼓勵學生在食衣住行育樂,透過正確回收的方式降低垃圾量,另一方面也思考並實踐可持續的綠色生活。課程最後利用回收紙張,讓學生體驗創造的樂趣,以提高對環保和再生藝術的認識,鼓勵學生思考創作如何回應SDGs環境目標,激發學生的美感和創意思維,期許能融入生活。

美感預期成果

  1. 累積美感課程成功經驗。
  2. 奠定學生美感素養培育與養成之基礎。
  3. 體驗到創造的樂趣,還可以提高對環保和再生藝術的認識,同時增強他們的美感和創意思維。
  4. 引導與開啟學生對社會重大議題的關注及觀看角度。

教師課後省思

  1.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如何引導:學生欣賞過藝術家的再生藝術及創作後,會有停滯期,接續進行思考期。老師可以進行簡單的構思引導,建立學生的立體雕塑概念,關鍵先簡化自己要製作的型,以點線面開始,進而使用圓、方形、圓球體、立方體來構思作品,減低學生創作的焦慮感。
    時間控制:創作的時間永遠不夠用,雖然大家進度會有所差距,建議將創作的過程分階段檢視,或一組(二人)做一個作品(本課程有一個班是這樣實行)。
  2. 未來的教學規劃:
    本課程的再生藝術創作,材質選擇只針對紙張,未來可以鼓勵使用永續材料或是其他回收物材質;或是主題固定(像是鳥類),而材質(質感)讓學生選擇。
    期許學生透過本課程《再生美學創藝家》,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提高學生對環保意識的關注。
課程規劃
  • 01
    瞭解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1. 由圖示來認識SDGs,說說看圖示想傳達的意義。再以SDGs各項目標文字來做配對,連連看。
    2. 介紹色彩設計的原則與目標分類。色彩及標誌來連結目標,使學生更加熟悉永續發展目標的用意。
    3. 討論各項目標,思考如何落實永續、實踐綠色生活?
    4. 紀錄與觀察自己一週內的生活垃圾量、消費(食衣住行育樂),思考如何落實永續、實踐綠色生活?

  • 02
    環境藝術與再生藝術

    1. 你知道你丟的垃圾去那裡了?利用〈丟垃圾大考驗|回收大百科〉網路資源檢視自己在生活中 習以為常的事是否做對了?
    2. 認識食衣住行育樂各式標章。(產品、環保、節能、省水、綠建綠、建材)
    3. 透過案例瞭解資源回收與再生
    ⚫ 慈濟環保志業:利用廢棄寶特如何化廢為寶,並100%回收製成各類產品:淨斯福慧環保隔屏。
    ⚫ 垃圾廚房:Treahpresso以垃圾為材料,提供循環再製體驗,並將保特瓶轉換成磁磚移動回收。
    4. 紀錄與觀察自己一週內的生活垃圾量、消費(食衣住行育樂),思考如何落實永續、實踐綠色生活?
    5. 介紹環境藝術與再生藝術家的作品,藉由藝術作品探討其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注及表達。
    6. 環境藝術家葉佩如、不廢跨村實驗室;美籍設計師 Sarah Murphy、法蘭西斯・索蘭諾(Francis Sollano)菲律賓著名雕塑與裝置藝術家、環境藝術家克里斯多、英國的藝術家安迪.高茲沃斯(Andy Goldsworthy)。
    7. 介紹回收設計<袋代>的案例,回收材料與環境議題相結合,使用回收的皮料、鞋帶、消防水管再生卡夾及手機袋。
    8. 由藝術家作品中觀察和發現:不同材料質感和美感的表現。

  • 03
    手抄紙體驗

    1. 手抄紙體驗:利用班級回收的考卷或通知單,進行紙張再生體驗。
    2. 老師示範如何製作紙漿:手撕紙或使用碎紙機紙張加水並泡軟後,倒入果汁機攪碎成為紙漿,分別製作兩種基本手抄紙漿:紙箱與蛋盒(牛皮紙色):過期午餐餐單(粉紅色)。
    3. 老師示範如何製作紙漿偶材料:紙漿與水進行擰乾,調合白膠(黏著劑),形成紙漿偶的基本材料~紙漿黏土,以利後續製作紙漿偶。

  • 04
    紙型雕塑構想

    1. 討論如何將回收材料轉化為具有美感的藝術品。探討回收物品的再利用價值和創作潛力。設計與解決問題。
    2. 紙漿塑型雕塑介紹創作與規範:手掌大、以融入植栽為主題設計、可輔以線材(鋁線、棉線、鐵絲等),功能性加入植物植栽意象,美化環境。

  • 05
    紙漿塑型雕塑實作1

    1. 鼓勵學生思考創作如何回應SDGs環境目標,並強調循環利用的重要性。
    2. 學生進行再生藝術的實作,將美感和設計技巧應用於環境議題的創作中。
    3. 引導學生選擇回收物品,進行再生藝術創作。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力,創造出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藝術品,並提醒勿再製造環境的傷害。

  • 06
    紙漿塑型雕塑實作2

    1. 紙漿塑型雕塑教作:紙漿雕塑介紹、紙漿與形體製作、表面質感與上色。
    2. 紙漿塑型問題解決與討論。

  • 07
    紙漿塑型雕塑實作3

    1. 學生展示自己的再生藝術作品,並分享創作心得和對環境保護的想法。
    2. 學生反思課程學習成果,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為未來的環保活動和藝術創作提供新的靈感。

陳玟秀
新北市立碧華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 新北市立碧華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