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為了增進學生瞭解質感與生活的關係並提高學生對於生活材質的感知能力,本教案從生活中的材質出發,藉由基本的五感體驗中發現生活中、環境中基本材質與感覺的關係,並練習質感的描述表達。
從收集生活中的具有紙的物件開始,觀察並記錄,發現紙張的多樣性並了解時代、技術對於紙張製程的影響。
以製作手抄紙作為質感初經驗,透過觸感最直接的經驗開發,在分別加入不同異材質。
最後鼓勵學生透過思考,如何用合適的材料,製作符合使用者需求、適合環境條件的物品。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透過六堂的質感體驗課程,將原本教案修正在執行上以觀察"紙張"為最主要的認識初體驗。
一、教師能引導學生觀察簡單的"質感"二字,在生活中的影響為何 ?
二、學生能瞭解不同時代背景中,材料與技術的演進。
三、學生能發現異材質所帶來的感受,將之融入於手抄紙的體驗製作。
四、學生能能勇於說出質感所帶來的直接感受,並運用文字敘述畫面。
教師課後省思
一、將質感的體驗放大成六堂課以上的操作,對學生來說很有趣。
二、不同的質感表現在這七堂課中,有室內有室外,是美感延伸至校園的第一步。
三、在最後一個單元手抄紙的平面構成中,由於跳到了另一個階段,所以學生大多很懵懂,不過構成這個單元本來就是附加結合的,所以後續可以再思考要怎麼樣再鋪陳與引導,讓這個部分可以讓學生更有啟發。例如 : 再課程進行前,先引導了解模矩與格線的概念。
-
01樂摸摸-黑暗箱的體驗
教師準備不同的物品/物件,讓學生進行黑暗箱的體驗,透過手觸、聽、聞,發現人類基本五感的刺激,並試請同學用言辭表達感覺感受,讓同組的同學去猜測對應的物件。課程最後請同學試想質感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
02時代的眼淚-不同時代背景中,材料與技術的演進
透過探討時代的變遷與改變、地區不同對於質感需求之影響,也同時引入世界各地的質感案例引起學生思考質感和生活的關係。
-
03紙張與你的名字-質感與作用
透過學生大量蒐集之紙張類別,分別觀察不同紙張上的小細節(光滑與粗燥肌理or厚薄硬度的比較),並討論其質感與作用,接著引導學生看見紙張的發展,進一步了解技術對於材質的影響。
-
04手抄的底細(手抄紙製作約一節)
由教師示範手抄紙,請學生比較手抄紙與一般工業製紙不同,引導學生擴散思考,挑戰紙張融合異材質,預備學生接下來的紙張質感探索之旅。 並由學生挑選自己屬意的紙漿素材、再選擇適合加入的異材質,觀察放製的配料中,能抄出各式不同手抄紙質感有哪些 ?
-
05發現九宮格(將質感物件於平面上進形簡單構成與美感編排)
結合本組所完成的手抄紙,並將生活中所能聯想的質感物件或圖片,在A4卡紙上嘗試組合以九宮格的平面構成,並組合成具視覺協調美感的作品。
-
06質感的聯想與反思(綜合討論)
1. 請學生思考 : 質感與異材質間所生的協調之美、質感的應用與需求如何落實在生活中體驗。 2. 請各組將作品進行調整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