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第一階段師法自然學習比例
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生長的秩序性其中存在的比例是什麼,生活中有那些事物是師法自然的?引起學生對美的事物就充滿熱忱與興趣。
(補充說明:此階段的「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生長的秩序性」是包括多肉植物自然植栽在內)
第二階段觀察大自然事物之色彩、造型和質感所呈現的美,隨著融入生活的設計,增加創意,提升感知能力,開始注意到生活周圍的微小細節。讓學生提出生活中符合黃金比、黃金角或是數列的人造物設計,透過這些設計,是不是比其他沒有符合黃金比的設計更具美感呢?
第三階段多肉植物實作,藉由多肉植物的豐富與多樣多種顏色、各種造型,請學生觀察,詳解胚體土製作基本技法調色比例、塑形時由小到大的比例、著色時色彩配色,組盆時需運用構成的美感,因而須學習觀察植物的構造、比例、構成、色彩、質感、製作時結構的運用等構面。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將會了解分析大自然中,所遵循的比例規則及其美感:如斐波那契數列的實例,包括百合花,它有3個花瓣;金鳳花有5個花瓣、菊苣有21個花瓣;雛菊有34個花瓣…等。還有黃金比例的螺旋如:松果上的種子莢是按螺旋線的形式排列,蝸牛的外殼和鸚鵡螺、星系螺旋…等。
- 學生將會知道黃金比例的實際應用:蘋果的logo、達·文西名畫《維特魯威人》,書法中蘊含的黃金比例、生活中的黃金比例…等。
- 學生將學會把比例的美感實踐,身體力行應用於生活中,提升重視美感知能。
- 反思生活周遭的比例關係,所帶來的視覺感受。
教師課後省思
- 坯體土乾的快,須要立即用保鮮膜封起來,葉片建議不要停在圓球或水滴型,否則下周再做會乾涸不能塑形。
- 班級數若較多,容易會有同學放錯班或拿錯別人的。對策是請同學用A4紙摺小盒子寫上名字識別,勿亂塞教室角落,依班級分區域存放。
課程規劃
-
01第一堂
先請學生觀察包括昆蟲、植物花瓣分布位置,生長序列、生長比例,是否發現其中有著規律性有秩序的安排,並介紹費波納奇數列和黃金比例關係。
-
02第二堂
講解如何畫出黃金螺旋以及用圓形發展出水滴形, 並依費波納奇數列的比例畫出5個比例的長水滴形。
-
03第三堂
黃金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及設計上的實例介紹,包括商品設計、建築…等設計上的各式運用及比例關係。
-
04第四堂
介紹胚體土,質性及捏塑工具;多肉植物種類。學習依分量、製作由小至大的比例階層。依第二堂課所繪之水滴形的比例,來製作5種大小比例關係的葉形。每種大小數量依費波納奇數列。
-
05第五堂
完成1-2株多肉植物組合,運用圓盆、方盆、長方形盆與高圓筒盆等不同器型盆,依盆子與植物的大小比例搭配,做出協調有美感的作品。
-
06第六堂
多肉植物之局部,做染色漸層效果,使之質感及色澤更加仿真,調整組合之間隙。練習裝飾物的置入,材質、顏色、數量比例怎麼搭配協調具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