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學生讀安妮報,學生辦校園報
由安妮報讀報活動來開啟學生1.文字力 2.表達力3.思考力4.想像力5.國際觀6.美感,這些學習讓學生具備敏銳的眼光來觀察在地,如學校位於竹東,曾經是林業的匯聚地,培育人才無數,涵養文化底蘊,卻因著時代變遷,逐漸老化,人口外流,形成文化斷層。學生可以以報紙的方式向外溝通,傳遞在地或學校故事的情感,找回同學對家鄉或校園的認同,喚起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依存,讓此報紙充滿各種可能性和想像力。
1、扎根學生在地認同
竹東國中伴隨竹東一甲子,我們希望能夠將校園或在地文化經由學生視野再次被發現,帶領學生從認識、紀錄到推廣校園或家鄉,喚醒學生的情感依存。
2、強化學校特色教學
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從發想到實作全由學生操刀,將學習主導權交還給學生。,想藉由課程培育一批美感行動家,用各種美的形式,傳達美的理念。
3、開拓土地深耕想像
在數位領導的時代,還是想試走辦校園報?因為紙本能傳遞溫暖的情感。
課程目標
1.著重「社會參與」取向,促進公共幸福感。
2.跨域美感專題/議題探究與實作。
教師課後省思
觀察:
學生喜歡閱讀具有美感的報紙,也能歸納出報紙1.標題2.排版3.內容的重要性。
問題:
1.我們學校安排讀報的時間可再彈性安排,試驗在不同時段讀報是否有不同效果。
2.學生可試著從不同角度來觀看,讀者的需求或者是紙媒的重要性。
未來:
1.後續將紙本成果作為校園報並印製。
2.我們期待透過課程,可以帶學生思考自己身處的時代,透過報紙傳遞出我們的情感,經不斷採訪與交流活動擴充學生的公共討論與思維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