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配合探索、鑑賞等活動設計,由淺入深逐步建構學生對於質感的認知,使其了解質感與生活美感的關聯性,並且能夠體認出質感轉換前後所帶來的差異與影響,進而能將質感作為日常美化的美學素養之一。
課程中將安排黃金葛的植栽容器設計活動,藉由紙黏土多變的可塑性,搭配教師提供的簡易素材與一個限定尺寸的玻璃杯,去塑造整體的盆栽質感。學生在有限制的條件下,將學會如何運用適當的質感表現,以強化整體的視覺美感,進而體會出質感的重要性。

美感預期成果

1.能透過視覺與觸覺去認識質感。

2.能發現當質感轉換後所造成的美感差異性。

3.能運用質感並且重視視覺美感的平衡

4.了解質感對於美化生活的重要性。

教師課後省思

1.一開始為了限制盆栽容器的尺寸,讓學生創作時更能聚焦於質感表現,因此特地挑選固定尺寸的玻璃杯,作為植栽容器的基本外型。但實際操作過程中,許多學生反應到玻璃杯的材質過於光滑,在覆蓋紙粘土時有部分困難度,教師也將此列為本次課程改進的部分,在日後進行課程實施時,將更改所提供的容器之材質。

2.學生從第一堂課開始,就對質感箱充滿興趣與好奇心,全班進行體驗觸摸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這樣的引起動機方式是有效且有用的。接連的第二與第三堂課,學生對於承裝不同食物而後進行比較的教學模式,普遍感到有趣且實用,不少學生在課程進行中就不停的給予教師正面的回饋,這樣的學習歷程,對於教學者與受教者雙方本身都是最好的美感經驗。

3.學生普遍被舊的美術學習經驗所制約了,當教師將創作的方式有所規範,以便讓質感課程更聚焦時,學生剛開始是有點反彈、失望的,因為大部分的學生都會想把作品以具象且美化的方式去呈現,反而要他們將焦點只留在質感肌理的表現時,他們會稍稍遲疑與茫然。此時教師就需要適時介入予以提醒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