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我們日常的書桌上的文具是什麼材質呢?文具可能是尺、筆、修正帶……。這些文具大部分都是塑膠製品;而在使用後若沒有好好收納,書面可能會顯得連凌亂不堪。本次課程以收納問題做為出發,希望學生嘗試運用水泥、石材、木頭、木片、樹枝……等,設計製作出一組可以簡單收納文具的器物。設計的重點除了基本功能外,在於材質的選用及加工,希望透過合宜的質感搭配,營造出書桌上的質感風景。
美感預期成果
- 提升學生對於各式質感的關注力以及對環境中不同質感的觀察能力。
- 學生能透過本次課程認識多種材質,了解不同材質之間搭配產生的美感,並嘗試運用於自己設計的桌面文具。
- 學生能理解不同材質的特性,以合理合宜;甚至是創新的方式進行搭配。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課程為「紋理.質趣」的後續延伸,最初計畫中擬定讓學生可以體驗木質、水泥、金屬、環氧樹脂…等多樣材料,但課程對國一學生來說難度過高,故最後以木質、水泥兩種材質為主。課程與日常生活結合,讓學生了解到家中的櫥櫃、家具、裝潢、隔間可能是使用哪一種木料材質?經過本次課程後,相信學生對於家中的木料材質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其餘觀察反思,分述如下:
- 疫情升溫,導致進度延後
課程實作部分安排於五月、六月,但碰到疫情再次升溫,全國進行線上課程,導致進度大亂。後續延至新學年開學九月後方才完成,執行上較為倉促。
- 尺寸檢核,減少誤差問題
本次課程會運用到工程製圖中的三視圖以及產品尺寸的基礎概念,以木製筆筒來說,若各部件的尺寸不夠精確,就會導致無法組裝;而製作水泥模具亦有尺寸問題,需要考量珍珠板的肉厚。雖然學生同時也有上生活科技課程,但對於尺寸精準的設計概念仍然不足,有時會造成誤差過大。後續提供尺寸檢核表,木料請學生於組裝前進行模擬及修整,確認尺寸正確無誤後再膠合組裝。日後再次執行課程,建議在國二或國三較為適當。
- 先行模擬,降低失敗率
自製水泥模具需有公模、母模以及空間概念。由於實物體積不大,可使用3mm、5mm的珍珠板進行1:1的模擬試做,再以實物樣本進行母模製作。此外,多數國一學生並不會正確的使用美工刀、平行尺及切割墊進行切割,導致珍珠板的切面沒有垂直,有的甚至斷面缺角、歪斜,所以需要於課前教導要領,並請學生多加練習
- 材質搭配,找出新的可能
本次讓學生進行兩種材質混搭,有學生以水泥做為底座,上方手機座採用木料,以環氧樹脂進行黏合。完成品結合水泥的穩重與木料的溫潤,效果頗佳。另外同材質系列與異材質系列相互搭配,都相當有整體性與系列感。
- 01書桌上的風景
請同學分組討論書桌上可能擺放的物件,例如:手機、眼鏡、耳機、筆、便條紙、釘書機、迴紋針、杯墊…。這些文具可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收納或擺放?較常使用的可否經過整合後,在不佔太多空間且具美感的前提下,收納放置於桌上?若是搭配合宜,能否成為一幅風景?
- 02認識材質
教師講解樹枝木板、水泥石材、金屬銅條…等材料特性、常見的運用及加工方式,並以實物材料進行介紹,同學可充分了解該材質的觸感與質感。
- 03材質表面處理與加工認識
多數材質必須經過適度加工與表面處理後,才能使用。表面處理的目的包括使用安全、保護表面、美化外觀、強化結構等…。常見的表面處理方式像是研磨、拋光、上漆等,而這些必須要透過手工具或者是運用電動工具輔助,來增進施作效率。
- 04質感搭配練習
不同的材質搭配,會產生不同的質感情緒感受,教師提供學生數種材質的半成品,讓學生可以觸摸拿取、比較質感。教師須引導學生分組,以不同質感嘗試搭配,並進行小組討論與分享。
- 05設計限制與規範
請同學分組討論,訂定該組的風格與主題,且小組作品須思考成套美感、考量質感搭配,並訂定出使用者、基本功能…等等。
- 06草圖發展與尺寸訂定
請同學依循小組訂定之設計規準,進行個人外型草圖發想,訂定出物件尺寸大小。並於繪製後與教師進行討論,同時擬定施作計畫,計畫中須有操作流程及可能遭遇問題。
- 07木材及石材類加工實作1
木材類以校園修剪後廢棄的樹枝以及一般木工施作的松木為主,可考慮保留樹皮粗糙的質感,或者是去除樹皮。
- 08木材及石材類加工實作2
持續上一節課實作部分,木材加工部分可能會使用到板鋸、鑽孔機、線鋸;石材則以小石頭、水泥為主。教師介紹水泥施作需先製作模具,以及水泥砂、水的混合比例,運用小石頭及色粉可製作抿石、磨石質感。
- 09拆模、黏接組合處理
水泥灌注完成後,至少需要過24小時再行拆模;不同材質的部件於最後組合時須考量部件間的接合方式,可採用鎖、黏、卡…等。教師提供矽利康、白膠、環氧樹脂等幾種黏接劑,供學生參考。
- 010細部修飾及處理
木頭若是考量整體及安全,銳利部分需進行導角處理;另外使用砂紙進行表面打磨、上護木漆,都能讓表面更加細緻,使用上更加耐久。此外,教師亦提供染色、砂磨、上漆、上蠟、上油等數種方式,供學生參考。
- 011發表與分享
請學生解說及發表完成作品。發表重點 1.材料選擇 2.加工方式 3.表面處理 4.材質選擇搭配原因 5.風格。 並請其他同學給予回饋,教師做最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