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在本單元中是以美感中的「質感」為構面,從生活中很常使用到的紙張及布料為探索媒材,其中以「摸得到」、「看得到」為單元小實驗。不同的紙張及布料摸起來有什麼樣觸感、聞起來、看起來又是如何?
讓孩子先透過生活中找到各式各樣的紙張及布料類型。透過微觀鏡頭,來發現微觀後的樣貌與一般視角看到的紙張樣貌有何差異?其次,經過壓、拉、撐、切、揉、加熱、濕乾等手法,來實驗看看質感會有甚麼樣的變化?
第三,從生活中的餐具近行材質的挑選,在生活中的合宜性瞭解。常見的物件在生活中分別扮演了甚麼樣的角色?其功能及用途的生活位置在哪裡?並練習配對看看這個物件的質感與其他物件如何搭配。
而在綜合習作中以所挑選出來的餐具材質作為主角,透過編織(自由織)的方式將前幾堂課所實驗的質感編織起來,大小如杯墊,以實作的編織體驗質感的組合。而所編織的質感須能搭配所挑的餐具。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在實作中發現紙張與布料平常觀看距離與微觀的肌理紋路差異。肉眼所見的質感紋理與透過微鏡所看到的細部紋理會有很不一樣的視覺。
  2. 能嘗試利用不同的手法與外加物嘗試改變紙或布的原有質感。可看見改變的質感效果。從編織中細細摸索質感的觸感與組合。編織成不同質感杯墊後並能從中找出杯子的質感搭配。

教師課後省思

什麼是美感教育要帶給孩子的核心能力?這點是我一直無法摸索清楚的!之所以沒有選擇逃跑,是因著有團隊可以共備討論。在跌跌撞撞與忙錄學期中,從生活中找出每天都會用到的餐具做為質感的練習主題。刻意避開了塑膠類,與孩子討論為什麼這個餐具要用這樣的材質,使用的目的又為了甚麼?發現石材因為平常接觸的少,孩子們對石材的好奇大但卻不太知道能怎麼搭配。
在提供給孩子們做為編織的材料中,想要讓孩子透過不斷的嘗試搭配,多一點少一點的組合選擇,找尋合宜的搭配。並透過反覆的觸摸置入自己對於質感搭配的想法。在課程設計中仍有不足與侷限,就等待在摸索的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