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實施於台南市立東原國中,教師現任教於台南市立善化國中。

本系列課程是從質感的意象出發,首先會藉由教師課程引導圖片(視覺)以及恐怖箱(觸覺)的活動來引起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注意到物件的質感帶給日常生活中很大的影響無所不在。在課程的中程,分組讓學生在校園中實際探索各種質地的特色,比較質地改變所產生的心理感受,並分組報告、分享與討論。課程的後段,學生分組合作構思如何設計一款富有美感的椅墊,感受到這是一款溫暖的椅墊。質感所產生的聯想與感受,因每個人對不同的質感的感受跟定義也不盡相同,這是此次課程最大的挑戰之處。期望學生不僅增加美感經驗,也能夠發現日常生活不曾注意到的質感元素、欣賞不同質感產生不同的美,進而學會在日常生活,隨時隨地就可以去思考任何人事物的質感問題。

美感預期成果

原來教案讓學生習得質感的認識與了解,對於質感的認識,觸覺是很重要感受,透過質感的發現與感受,分組讓學生在校園中實際探索各種質地的特色,如:溫暖、冰 冷、柔軟、堅硬、粗糙、光滑。比較質地改變所產生的心理感受,課程內容簡單目標明確,透過校園中質感的探索,轉化成視覺形式,最後學生透過探索與分組討論,創作質感抱枕,將對於質感的認識透過創作實踐至生活物品,東原國中學生表達能力練習機會不多,嘗試分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期待學生透過課程能具備合作學習及及質感構面的實踐。

教師課後省思

  1. 質感是由觸覺所引起的,但是在視覺藝術中,會運用由觸覺所移轉的經驗而憑著視覺來感知不同的質感。當讓學生運用鉛筆拓印出物品的紋路時,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視覺化的趣味,但是當要學生說明質感所帶來的感受時,就能明顯感受到學生的詞窮。
  2. 引導學生平時能注意生活周遭的自然物或人造物質感,將會帶給你許多聯想,甚至於產生創造發明的靈感。
  3. 學生在製作抱枕時,因為太專注於改變抱枕的觸感,在製作時太強調質感,對於細節並不太重視,需要教師一再提醒,也因為時間不夠多,學生膩在質感的改變,而忽略了視覺,在製作前應該更強調視覺美感所應該呈現的樣貌。學生對於複合媒材的處理經驗不足也是原因。下次相關課程前,應繞學生對於媒材處理有練習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