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上課時常會提到學生聊起與家人間不愉快的衝突,大多是為了補習、生活規矩等,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了解家長的用心,但卻對互動的過程不開心,可能因為表達不清容易引起誤會,也可能是學生面對自身問題未能改進,認為辯解會引起爭執,因此沉默不語,未能有效溝通。教師藉由這次機會讓學生抒發個人在生活中的溝通不良事件,可以從中得知他們最在意的問題,接著再引導安妮新聞裡的「溝通三步驟」,讓學生練習使用溝通三明治,意識到自己的溝通類型,學習調整表達方式與語氣,達到良好溝通的目的。
課程目標
- 提出常見溝通不良的事例,共同討論。
- 認識良好溝通的元素與了解溝通的重要性。
教師課後省思
- 觀察學生特質與學習狀況,教學者規劃讓學生觀察與家人間的互動,提出自己感受,學習同理對方的想法,再運用方法表達自己感受,雙方達到良好溝通。
- 教學者發現學生對於影像的興趣高於文字與圖像,因此教學時運用不同方式呈現,讓學生們能從觀看他人故事進而到身邊的事件,最後回到自我本身。
- 學生想法難以事前預測,有時討論某一個事件就會停不下來,因此教學進度未能如預期,未來須重新規畫時程,並明確訂定當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