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苑裡位處於苗栗縣西南隅,南面有溪、東依火炎山,北鄰通霄鎮,西濱臺灣海峽,是苗栗縣開發最早的鄉鎮之一。也是縣內少數的擁有平原地形的行政區,因而適宜種植稻作,有「苗栗穀倉」的美譽,豐富的在地資源與文化特色(山水米、藺草、魚港、紅磚雕 )備受矚目。這次以此為課程核心,引導學生在課程中,調出苑裡在地景點與人文的專屬色票,希望藉此內化學生心中的美感與家鄉情懷。

課程首先將藉由美術課中的色彩單元,建立學生先備的色彩概念及色彩的心理感知。然後進入美感課程-色彩構面的探索, 例如: 透過苑裡地圖及影片觀賞,與學生討論出苑裡鎮內具代表性的景點,接著每位學生選定一個景點特色作為主題,並展開色彩意象的調色練習。在第一階段「美感的調色盤」,請學生從苑裡景點中找出五個記憶中的色彩,並簡單形容自己對於這些色彩的感覺;第二階段是「變奏的調色盤」階段,學生需在選定的主題中加入形容詞,以做為色調改變的方向。
課程後段,藉由學生相互分享作品的過程,讓學生猜想對方用色彩描述的景點為何,增強彼此心中的苑裡的色彩意象。此課程也將與校本在地課程結合,深入探索苑裡海港的色彩意象,建立學生對家鄉資源的珍惜,傳遞環境保護的概念。
後續下學期的延伸課程中,美術班同學將依據苑裡景點的色彩意象,分組繪製一系列畫作,畫作完成後將印製成苑裡景點的創意拼圖。

美感預期成果

  1. 藉由色彩的連結,認知色票作品傳達的意涵。
  2. 將記憶中的景點轉化為五個具備意義的色彩。
  3. 在色調的組合中,感知家鄉色彩的豐富變化。

教師課後省思

  1. 第一階段「美感的調色盤」課程 : 在學生分組踏查後的心得分享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術班有一組學生分享到他們對苑裡老街(天下路)的觀察,除了拍下老街的古樸磚瓦建築色彩外,但也提到了他們覺得不美的地方,例如:因老街的居民大都人口外移,有些磚瓦建築長久失修,窗戶破裂、牆面崩塌,角落也長了許多雜草,凌亂的街道,大小不一的招牌,外漏生鏽的冷氣機,加上居民的衛生習慣…都讓他們覺得老街的不足之處,及需要政府極力改善的地方。我想這就是教育的本質,也心慰學生能深入觀察到細微之處,對環境的美有感知。在探討環境色彩之餘,在課堂裡無形中也隱約看到一份改革的力量。
  2. 分組學習的收穫: 本課程實施的班級不只是美術班,也包括的普通班一年級的學生。在分組的課程實施過程裡,發現普通班的學生因為對色彩調色不是很熟練,所以在創作過程中,他們會彼此幫忙、討論、提醒,學習彼此的長處,甚至最後一起幫忙收拾用具。這種情景在美術班的課堂中較難看見的。在最後分組上台分享作品時,普通班同學也非常踴躍,個個大方表達創作過程中的感想,看到他們的表現,老師準備過程中的辛苦覺得很值得,也深覺得美術教育的可貴之處。
  3. 認識色彩是國中一年級藝術課的重要課程之一,雖然美感教育課程中色彩構面有其特色,但對調色概念還未充分熟悉的部分學生,顯得有些吃力。若是考慮得到課程更大的效益,會建議實施對象以國中二年級為主,並且連續兩堂上課,無論在材料的準備與收拾上,或是學生在調色實驗中有更充裕的時間,也讓課程進行得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