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搭配七年級美術課程單元欲進行調色與配色練習,利用對生活環境中色彩的觀察,練習明度與彩度的練習,向大自然學習調色及配色的概念。
首先利用身邊的物品顏色分類,認識同一色彩有不一樣的色階,不同色階的搭配產生不一樣的視覺效果。第二堂課從自然物的收集當中,看見時間在植物身上停留的不同顏色,了解單一物件色彩的變化。三、四堂利用收集的自然色去做調色練習,第五堂進行討論及思考,最後一堂進行食物配色實作當作課程結束的驗收,期望學生能多注意生活環境當中有很多合宜的配色值得我們去觀察學習,也希望能將所體驗的經驗運用在自己生活之中。
課程中有活動、有調色實作、講述、討論與引導,希望多方面讓學生能增加配色與調色的思考。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感知色彩運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學習調色與配色的方法。
  3. 能利用食物配色練習運用色彩的配置
  4. 能透過各式活動讓學生了解配色的多樣性。

教師課後省思

  1. 課程由學生反應而調整,希望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去大多數課程都是由教師視課本及學校活動來設計課程,除活化教學的內容外,有時仍較傾向教師自編課程,學生照步驟完成課程,雖然不至於乏味但少了一些學生更主動學習的方式。這次美感實驗課程在一開始的編寫課程時,被指正說課程概念很難連接,每堂課間的活動幾乎可以獨立成個別的六堂課教學。但是第二堂課所設計的採集秋冬自然色彩的活動中,學生玩得很開心,說像回到扮家家酒的童年時光,也覺得好像在準備便當菜色。因而改變課程設計,決定在最後以食物配色讓學生實際操作練習。
  2. 過多項目的活動學生容易手忙腳亂。在第一堂配色練習及第四堂課調色練習時,預定的活動項目太多個,讓進度有點來不及,也使學生手忙腳亂無法好好思考,在第四堂課時有調整減少其中一個小活動。下次在設計課程時,要更謹慎安排活動流程的部分。
  3. 實作課程及走出教室有別一般畫畫課程 學生會樂於放鬆體驗。藝能科原本就比學科來的多操作型作業,視覺藝術就學生經驗裡也多半是畫畫、捏陶土而已。學習美感的形式很多元,這次利用物品的排列、自然物的收集來認識色彩,不只有課本上的色相環而已。另外,讓學生動手做食物配色也打破學生只有家政課才能碰食物的想法,適時跟學生分享美感是在每一個科目中都要呈現的,而且每一堂課都能由美感的元素來串連。
  4. 學生在引導的過程中的表現,成果幾乎都很不錯。在每一堂課的練習經過指導後,學生接受的程度與改進的方式能依老師的說明,能修正出很棒的成果。不論是在自然採集的過程,還有利用色票找出配色的方式,學生搭配的顏色色表,大多能搭配出很不錯的配色效果,過程若輕鬆有趣,學生也樂於動手及思考,創作出來的作品就不會有太多誤差。